美国国务卿卢比欧近日受访谈及台海议题,重申反对大陆以武力胁迫改变台湾地位,支持台湾参与国际论坛,并刻意避提一中政策与美中三公报,但强调「六项保证」与《台湾关系法》。值得注意的是,卢比欧首度以国务卿身分表态,「我们不寻求引发衝突、不想看到衝突」,部分延续了拜登政府对北京的「四不一无意」承诺。

美国新政府上台后,从川普多次提及台湾晶片,到国务院网站更新美台关系政策论述,再到卢比欧在多个场合谈及台海议题,透过汇整基本可拼凑出目前川普2.0对台政策的样貌:还在空窗期,但逐步成型。

首先,「政经分离」是川普2.0对台政策的第一个特点,而这也为今后台海情势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对于拜登政府及一眾美国议员过去常将台海政军议题与台湾半导体产业绑在一起,进而产生「硅盾」概念,川普政府恰恰反其道而行,在谈台湾时「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

例如,川普在谈台湾时,只谈晶片、关税等经贸问题,完全不谈政治。反过来,卢比欧在谈美国对台政策时,只谈政治问题,只字不提经贸。这给台湾带来两点启示:第一,川普政府未来虽仍会在政治上支持台湾,但在经贸问题上可能毫不客气,对此不能误判;第二,若赖政府认为以「晶片换安全」、「经贸换政治」,可与美方做成一笔大交易,此举无异于豪赌。

其次,赖政府不必过于担忧「泽伦斯基困境」,但要小心落入「尹锡悦陷阱」。川普上台后,撇开乌克兰与俄罗斯展开对话,传出的停战方案被欧美自由派批为「普丁的胜利」,而川普更罕见批判泽伦斯基,令其「英雄光环」破灭。上述情势自然引发人们对台海的联想,如认为川普「今天弃乌、明天弃台」。

事实上,持「今天弃乌、明天弃台」论者是地缘政治的外行。盖因美俄之间依次有大西洋、欧洲两道屏障,所以才会有北约角色的存在,反观美中之间只有太平洋,台湾等岛链是唯一屏障。换言之,即便川普回到孤立主义路线,但美国不可能退出西太平洋,这意味着台湾还是美中战略争持之地。因此,在美国孤立主义者看来,「抗俄援乌」是冒进主义,但「以台制中」仍属现实主义。

虽然赖政府不必担忧变成「台版泽伦斯基」,但尹锡悦操作「反共反朝」物极必反导致翻车的教训,仍是需汲取的教训。对川普而言,支持台湾和支持民进党是两回事,更何况美方应高度关切台湾朝野动盪波及台海现状的可能性。因此,卢比欧口中的「反对改变台海现状」,一如既往巧妙迴避了主语,也揭示了「战略模糊」仍是美国朝野对台政策共识。(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赖政 #主义 #川普 #台海 #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