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博认为,中国的低通膨环境及进一步政策宽松的可能性,对投资中国债市的投资人而言将是利多。
儘管房地产市场持续受阻,中国仍达成2024年5%的经济成长目标,但达标的过程反映出经济面临的挑战。因为成长主要得益于年底的政策支持措施,以及出口需求的回升,进而推动第四季成长动能。全年来看,出口与工业制造业投资(其中大部分与出口需求相关)是主要成长动能,但第四季出口成长主要是由于川普政府即将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徵关税,造成企业的预期心理而提早出货。
预期全球经济成长在2025年进一步放缓,中国的经济前景主要取决于政策措施如何缓解关税及其他经济阻力。美国关税将对中国出口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但衝击可能不如首届川普政府时期来的严重。2018至2019年,美国关税措施曾使中国GDP减少1.5%;然而,近年来中国已分散其贸易关系,使美国在中国贸易顺差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80%降至目前的40%,在中国出口中的占比则从20%降至14.5%。
中国当前的经济挑战促使政府採取前所未有且更具协调性的行动。房市持续低迷削弱了消费者信心与零售销售,凸显了政策转向的必要性。这一变化是正面的,并可能提升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2024年底中国人民银行打破惯例,同日下调政策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并提供未来进一步降息的前瞻指引。相较于过去政策利率与资本要求较常见下调10与25个基本点,这次分别下调20与50个基本点,不仅降幅超过市场预期,也反映出政策力度加大。
此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则涵盖固定资产投资(fixed-asset investment)的两大领域:曾经主导市场的房地产业(透过降低房贷利率与首付要求)与基础设施(允许地方政府以更优惠条件发债)。
在出口需求的支撑下,制造业引领了202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
针对消费者,中国推出了补贴型的旧换新与设备升级计画;而对于投资者,则透过刺激股市的措施提供支持,包括设立人民币(下同)3,000亿元的融资工具,以促进回购计画。此外,银行业也将从1兆元的特别国债中受益,以用于资本重组。
为支撑今年的经济成长,中国仍需进一步放宽政策。儘管中国人民银行可能将持续下调政策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但更具针对性的措施类型与时机,则取决于政府对美国关税影响范围的进一步评估,以保持政策灵活性。但从整体政策方向来看,结合人民币匯率的竞争优势,中国经济在2025年实现4.5%成长的可能性较高。
2025年中国政府债务发行总量可能高于2024年,但市场基本面仍具支撑力。尤其在信用成长有限的情况下,银行对债券的购买需求依然强劲。在不出现外部衝击(如高于预期的关税)的情况下,中国10年期公债殖利率仍有进一步走强的空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