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长郭智辉2月上旬指出,本年度拨补台电的千亿元预算遭到立法院删除,严重衝击台电财务状况,今年上半年电价应会调整。在3月即将召开「电价费率审议会」前释出此消息,显然压力不小,尤其「四接环评案」甫强度关山,电价可能马上调涨,后续的政治效应受到各界瞩目。

过去几年,电价屡受政治因素干扰而冻涨,导致台电累积亏损不断窜升。继民国111年与112年分别出现2,272亿元与1,977亿元的决算赤字,113年歷经两次电价调涨后,再亏411亿元。

深究台电连年亏损的主因,俄乌战争三年前爆发所导致的化石燃料价格飙升,确实在当年度造成衝击。不过国际燃料市场(特别是天然气)在112年初从高点快速回跌,每百万英热单位(mmBTU)4月时不到2.0美元,113年价格持续低檔震盪。台电对112年亏损严重的解释是,燃料市场价格虽降,但新採购合约尚未全数履行,无助于大幅削减发电成本。

终于,台电113年的「自发电燃料」与「购电中燃料」支出均较前一年下降,且幅度分别达20.7%与18.4%,燃料价格不再具决定性影响,依旧出现亏损。显然113年的营运赤字另有其他的因素。

据台电公布的113年自编决算,售电成本每度为3.71元,平均电价每度则为3.48元,在每售1度电即赔0.23元的情况下,全年超支400亿元并不令人意外。问题是,燃料採购费用已明显减少,售电成本何以居高不下?关键就在外购电力的费用过高。

台电的外购电力组成主要有二,一是民营火力发电、二是再生能源电力。

火电成本涉及燃料费用,燃料价格一旦下跌,台电此项目的购电支出便有机会减少。但民营电厂需考量自身营运成本,售电给台电时,降幅不一定会足额反应燃料价格的下跌。何况在商言商,民营电厂须维持一定获利,台电购入电力的价格注定高于自家的发电成本。

以113年为例,台电自发火电的成本为每度2.87元,购入火电总量超过450亿度、成本为3.46元,超出台电成本265亿元,且未计入台电端的输配电及营运费用。此种外购电力方式成为台电的必要支出,若不改善,始终是可观的财务负担。

至于再生能源电力,隶属两大发展主力的光电与风电,不仅购电合约动辄20年,每度电力的趸购费率更超出国际行情甚多。同样以去年为例,台电针对光电与风电的购入价格分别为4.87元与6.59元,购电量分别为145.0亿度与93.5亿度;相较于自发光电每度3.94元、自发风电每度4.40元,台电去年于光、风两电支付的额外费用达340亿元,若再计入输配电与营运成本,总费用必定更高。

光、风两电的装置容量仍在扩充,加上趸购长约的束缚,台电于此项目的购电支出仍将不断成长。除非电价真的「加一点」,且尔后每次电价审议都加一点,否则台电想要免于破产,并在几年内打平超过4,500亿元的累积亏损,只怕难上加难。

台电是国营事业,营运自主性不高,无法像一般企业自由选择最佳经营方式,增加自身获利。事实上,想要有效消弭台电的巨额亏损,并非只有涨电价一途。排除完全不符使用者付费原则的税收盈余或预算拨补,可有效解决台电财务困境的做法,还有被刻意无视的核电。

核二、三的4部机组每年可发出312亿度的无碳基载电力,去年每度成本仅1.42元,以同年每度3.48元的平均电价为基准,一年便可让台电收入增加642亿元。再者,如果光、风两电趸购费率比照台电自发成本,一年可减少至少340亿元的额外支出。如此,台电可于数年内摊平累积亏损,自负盈亏自非难事。

政府若真体恤民生、不涨电价,又想解决台电连年恶化的财务状况,减少购电量、降低趸购费率、续用核电等快速解方一直都在,就看决策者有无决心突破窠臼,放手让台电翻转经营模式。

#营运 #购电 #台电 #燃料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