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划法》修法议题沸沸汤汤,中央、地方各有委屈,朝野立场更是明显不同,回规本质来看,《财政收支划分法》强调的是前半部的「分钱」,比如何分钱更为重要的则是后半部的「花钱」,包括钱权和事权如何相符、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纪律,才是重中之重。
拿年轻族群常用的一句话来说,「钱并没有不见,只是换了个样子」。《财划法》修法前后,影响的仅是分配方式,也就是钱是放在中央、还是放在地方,但钱并不会因此消失;另一个重点则是,不论相关税收的使用权在中央抑或地方,最终受益者都应该是人民。
过往《财划法》最常被诟病的,无非是中央集权集钱、地方施政看中央脸色,及不少政策是中央请客、地方埋单。这也凸显不论中央和地方其实都是把钱(资源)和权力划上等号,「有钱就是大哥」的心态下,相关政策推动和预算编列是否真符合人民福祉,其实不无疑问。
税收来自人民,不论中央或地方都没有滥用的权力。这次《财划法》修正,或许反而是重新检视政府各级部门是否有「聪明用钱」的契机。
例如,中央在财源被限缩后,理应放弃过去总经理兼课长的大小事统包做法,厘清哪些是中央该做的,什么可以放权给地方办理。
至于地方政府若不想被批拿钱不办事,施政也须一改吃大锅饭的态度,过往财政不好、建设不够,可推拖中央不给钱,后续地方财源如大幅增加,地方政府的政绩除了和中央比,更要和其他县市比,地方建设若无法交出让人满意的成绩单,「潮水退后就知道谁没穿裤子」。
长期以来,中央和地方互不信任,更进而衍生为互卸责任,却忘中央、地方应合力为人民服务的本职。中央不信任地方的财政能力,地方则认为中央专权、大小眼,但财政纪律其实放诸中央和地方都有遵守之责,与其让中央监督地方,用选票同时监督两者或许更实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