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失业者?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也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得先定义一下什么状态算是失业。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没有工作就是失业者,这听起来似乎是对的,但如果这样定义的话,今年元月台湾就有860多万名失业者。
真有这么多吗?如果这样定义,真有这么多,因为学生、家庭主妇、退休者都没有工作,如果没工作就是失业者,元月所的失业率将超过40%,这显然不合理,因此,除了没有工作,得再加上两个条件才行:其一15岁以上民间人口、其二在资料标准周曾经找过工作,加上这两条件,失业者就只有40万,所算得的失业率也只有3.3%。
失业定义各国有出入
然而,这两个条件,各国也未必一致,首先,台湾、日本、韩国纳入劳动统计的范围是15岁以上,美国、中国大陆是16岁以上,欧盟是15~74岁。再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曾找过工作,台湾是以一周来判定,其他国家都用四周。衡量的方式不同,算出来的失业率也会有差异,因此实在不必要因为数字比邻国好一点,就沾沾自喜,许多时候可能是算法不同使然。除了这两个定义各国有出入,还有许多统计盲点,例如有些人虽然有工作,但每周只工作寥寥数小时,根本不足以养家,统计上认定他为就业者,事实上他和失业无异。再譬如说,有些人找工作找累了,休息数日,恰好碰上调查日,呆板的定义就把他列为没意愿工作的「非劳动力」,用同理心想想,这两类人怎不算失业者?但冰冷的定义却把他们屏除于失业人口之外,如此狭隘的计算方式所估得的失业人数、失业率自然不合理,这样估计的结果必然会低估一个社会的失业压力,明明是乌云满天,数字却告诉你天下太平,这样的统计已失去统计的本意了。
主计总处提新四类失业率
那么,该如何挽救失业统计呢?其实也很简单,把非劳动力里的想工作而未找工作者,以及工时过低者纳入失业人口,问题就解决了,这样可以编出四种广义失业率,主计总处自今年元月起开始着手编算这四类失业率,这四类失业率自然都比现有的失业率来得高:
第一个广义失业率LU1,把资料标准周由单周向前延伸三周而成四周,这会让现行被认定为非劳动力者,有一小部分变成失业者,据此所编出来的元月失率3.32%。
第二个广义失业率LU2,在LU1的基础上再加上那些低工时而想增加工时者,如此一来失业人数就更多了,所估得的元月失业率是4.23%。
第三个广义失业率LU3,在LU1的基础上,再纳入那些隐藏在非劳动力的潜在劳动力,如此一来失业人数更多,所估得的元月失业率是4.42%。
第四个广义失业率LU4,以LU1为基础加上低工时、潜在劳动力,一网打尽,失业人数达65万,所估得的失业率是5.32%。谁是失业者?用冬烘的定义只有40万,但用失业者的心情估算则达65万,然而只有65万吗?未必,失业的定义有不少灰色地带,我们得用同理心常常深思。
小檔案■依主计总处估得的五类失业统计,2024年1月依现行定义的失业人口为39.6万人、LU1的失业人数是39.9万、LU2的失业人数是50.8万、LU3的失业人数53.7万、LU4的失业人数是64.6万。
小檔案■失业率是以失业人数除以劳动力,由于LU3、LU4里的失业人数有纳入「非劳动力」里的潜在劳动力,因此计算失业率时也要扩大劳动力的范围,需在原劳动力之外再加上潜在劳动力,以1月而言就是1,201万加上14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