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领袖在白宫会晤不欢而散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随即转往伦敦参加欧洲领袖峰会。主持会议的英国首相施凯尔2日公开表示,英国将与乌、法合作制定一项结束战争的停战计画,再与美国讨论;他并提出未来实现乌国永久和平的「3要素」:强大的乌克兰、欧洲的安全保障及美国的后盾。
美国总统川普近来强力主导俄乌停战事宜,但其立场明显偏袒俄罗斯,欧洲国家极为不满。虽然英国主动出面召开欧洲峰会,有意争取欧洲未来在俄乌停战协议的话语权,但由于不论是经济援乌,或派兵作为乌克兰的安全保障,如果没有美国的全力支持,上述停战计画,欧洲恐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施凯尔上月宣布愿意派英国军队前往乌克兰实施和平协议,国内立即有反对声浪。英国前陆军参谋长戴内特表示,参与乌克兰维和任务,英国须部署上万名军人,「我们做不到」,并坦承「现阶段英国士兵在数量、能力及装备上都相当衰弱」。
再以德国为例,此次参加峰会的总理萧兹,在3年前俄乌战争爆发的第4天,就宣称未来每年将大幅提高军事费用,使德国成为欧洲国防预算最高的国家,也将打造德国联邦国防军成为北约的最大军队;然计画尚未实现,德国上月大选结果,萧兹所属的社会民主党已丢掉政权,未来将由获胜的保守派「基民联盟」筹组新的联合政府。
此外,法国向来不愿由美国主导欧洲事务,尤其是俄乌战争一事,法国希望自身出面并展现区域危机的解决能力,以能扮演欧洲领头羊角色,但美国未必买帐。上月俄乌战争届满3周年当天,马克宏总统前往美国与川普会面,表达「莫斯科应对侵略战争负责」、「美国应对乌国提出明确的安全保证」,但川普完全避而不谈。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认同北约组织为后冷战时期维护欧洲安全的主要机制,对于美国在北约的功能与必要性,虽偶被质疑但尚能接受。然而川普强势回归后,只重视「美国利益优先」而忽视「全球大国责任」、「国际正义公理」的作法与态度,终让英、德、法等欧洲国家有了觉悟。
俄乌战争为二次大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战争,威胁整个欧洲国家安全。但川普背弃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原有立场,改与侵略国俄罗斯站在一起,着实令欧洲失望,不过未来俄乌停战计画若无美国的支持、俄国的同意,欧洲也难以独自达成。
此次美乌会谈破裂的教训,其实是欧洲国家团结合作的契机,尤其应认知到未来的欧洲安全只能靠欧洲自己维护,甚至必要时更应建立独立的欧洲军队来防范美俄两国。(作者为台湾首府大学前校长、中选会前委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