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人造毒品芬太尼等问题为由,4日起对中国进口产品再加徵10%关税,加上2月4日生效的10%关税,累计加徵幅度20%。中国官方旋即出手反制,4日起对美国进口鸡肉、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加徵10%~15%关税;对美国光纤产品首度启动反规避调查、将多家美国企业列入制裁与出口管制清单、对Google进行反垄断调查等。

综合外媒5日报导,花旗表示,中国的反制手段仍属战略性且克制,但中美贸易争端的升级,透露双边工作层面的对话进展有限,不排除贸易战加剧的可能性。从中期来看,花旗认为中美仍有机会达成贸易协议,这是因为美国仍有通膨隐忧,加上供应链调整也需要时间。

花旗指出,中国官方也倾向达成协议,以减少关税对经济的损害。该行估计,年初至今美国的加徵20%额外关税,对中国GDP影响为0.6个百分点。

花旗表示,此轮贸易争端也是中美协商的试金石。若两国能在反毒品议题上达成合作,美国加徵的10%关税和中国反制措施有望推迟,这也将为双方进行新一轮贸易协议协商打开大门。反之,争端料将进一步升级。花旗特别指出,尤其是4月1日将公布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审查结果可能带来显着风险。

另外,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分析,美国今年以来加徵的两轮关税,已让中国进口美国商品的平均关税率提升至约33%,这已是美国总统川普首次任期时的一倍,也可看出川普对中方的激进立场。

事实上,陆挺2月在美国加徵首轮10%关税时曾分析,预估这将导致今年中国出口增长减少1.3个百分点,GDP增长率减少0.2个百分点。

#中美 #中国 #美国 #加徵 #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