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白宫搅动全球政治经济一池春水,外界高度瞩目北京如何在涉外、贸易领域因应新的情势和挑战,但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人大会议宣读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外交、国防及港澳台政策论述,较去年几乎没有变化,反而更加着墨于科技如何带动经济成长、刺激消费和内需,说明当下北京全力布局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内循环」,以因应外部风险。
报告发布后,网路有人整理了2023年以来近3份报告中关键字数量的消长,关键字包括:投资、消费、内需、房地产、科技、民生、安全、开放等。其中,「科技」和「内需」是仅有的连续3年数量成长的关键字,其他关键字中,「开放」较去年明显上升,「安全」则较去年微幅下降。由此可研判,今年北京对内部情势变化更有自信和定力,且认为新一轮推动中国经济成长的动力来自科技。
在外部环境部分,关键字「安全」与「开放」较去年发生此消彼长,说明北京对川普政府的衝击颇为气定神閒,不再对国际风险过于紧张,所以才会更加自信表达出继续扩大开放的姿态。
这是因为有别于川普第一个任期,美中贸易战被高度政治化,且衝击大陆社会,今年1月川普上台后,各方愈发观察到,关税只是川普外交的「手段」而非「目的」,更何况美方加税不仅针对中国,加上大陆认定美方加税成本最终要回到本国消费者头上,因而并不担心关税战的衝击。
大陆在经济领域扩大开放的底气,一方面源于川普「去全球化」后,北京有意掌握「再全球化」的主导权;另方面则源于大陆近年来产生不少原创科技成果,可再次激发兆元内需市场的活力,进而成为吸引外资投资中国的新机遇。
过去,外资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主要是基于低成本优势,市场优势一直都是「看得到吃不到」,且北京过去基于各种考量,限制外资投资敏感领域,如传媒、文化、网路、医疗等产业,而上述限制也在今年报告中得到松绑。
最直观的观察指标,就是恒生指数自去年1月已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长牛市」特徵,现已重回2万4000点,重返3年前北京以「反垄断」为由抑制网路科技巨头之前的高点。值得注意的是,恒生指数在去年9月、今年2月经歷两波大升,前者是因大陆经济刺激政策,后者是因DeepSeek横空出世。
正如美国国务卿卢比欧上任前曾示警,「中国制造2025」几乎取得成功,从近期香港金融市场疯狂吸金的趋势来看,中国大陆自主创新或已进入「收成期」,而这也是李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高科技全面应用民生经济的主要理由。(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