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导,欧洲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由于需求减少和资金短缺,欧洲企业已难以在电池领域追赶中国。该研究认为,欧洲可能需要透过制定法规等方式,要求中国电池制造商转让技术以换取国家援助,否则欧洲可能成为中国电池制造商的组装厂。
环保倡导组织「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评估,目前逾9成的电动汽车和蓄电池由中国和韩国企业生产,另外4成已确认的电池超级工厂项目也是由这些亚洲公司供货。该组织担忧,欧洲车企与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合作专注于确保短期电池供应,缺乏知识共享监管,恐引发「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
2024年12月,欧洲汽车巨头斯特兰蒂斯宣布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寧德时代合作,投资41亿欧元在西班牙建造一座锂电池工厂。西班牙政府表示,该项目已获得近3亿欧元的国家援助。这一项目没有设定技术或技能转让的条件。
德国福斯汽车集团则与中国国轩高科合作,在德国萨尔茨基特建设电池工厂。福斯汽车在2020年通过其中国子公司投资11亿欧元,成为国轩高科最大股东。「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评估称,双方的合作似乎不涉及智慧财产权或知识转让。
「欧洲运输与环境联合会」高级总监波利斯卡诺娃表示:「如果欧洲不提出更多要求,我们就无法学习技术。我们只会成为一个组装厂。」
《金融时报》指出,美国汽车制造商也与亚洲电池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但针对美国汽车与中国电池制造商的合作,美国政府在技能转让和合作关系控制权方面设定了要求。现在,欧盟希望以补贴为条件,换取中国企业向欧盟企业转让技术。
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研究院阿洛歇(Marc Alochet)称,他支持未来在电池研发的「整个价值链」中进行技术转移,「虽然为时已晚,但这有助于欧洲企业加快产能增长。」
去年11月底,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申请破产保护,动摇欧洲打造本土电池产业的雄心。(更多精彩内容请免费下载《翻爆》APP)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