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虽然很爱买保险,但不少人未能真正了解自己需求,让保障漏洞百出,无法达到转移人生风险的效果。寿险业者指出,打造退休保障时许多人常会陷入「重储蓄轻保障、有买就好、买了就不管」等迷思。

新光人寿认为,保险的本质是以保障为根本,但不少人偏爱储蓄险,忽略保障的重要性,等到真正要用的时候,才发现买的保单派不上用场。还有很多人认为有买就好,不在意保障额度是否足够。根据寿险公会分析,寿险业2022年平均每人死亡给付金额不到60万元,2022年台湾平均每户家庭消费支出超过83万元,理赔金还不足以因应家庭一年的开销。

随着时代变迁,保障却不动如山,将不合时宜。举例来说,医疗技术的步,不少癌症治疗已改採门诊方式,或是标靶、重粒子、免疫细胞等先进疗法,也因此,过去购买的仅限于住院的癌症险,或是理赔范围未纳入最新疗法的险种恐不敷使用,有可能造成保障缺口。

台新人寿点出三迷思,一是过份乐观,认为透过子女扶养或社会安全网(退休制度)即可满足退休生活所需,实际上退休后要面临的风险包括长寿风险、健康风险与长照风险;二是低估长寿风险,平均余命有逐年增加之趋势,若仅以目前的平均余命来规划退休生活所需,可能造成退休金不够用的风险;三是以为退休是很久以后的事,一般常会认为快要退休再来再规划而延后开始评估与准备,可能导致之后须投入较多成本及加速累积退休所需金额的压力。

富邦人寿表示,越早展开退休规划,时间复利效果能让资产成长的空间更大;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健康风险也会增加,投保健康险的保费可能会提高,甚至面临无法投保的状况。

也有人认为,退休只要依靠政府的退休金就足够,但其实不够,建议民眾可以投保商业保险,如年金险或还本险,来补足未来可能的财务缺口。

医疗与长照费用不需要额外准备也是常见的迷思。富邦人寿建议,若未来的医疗与长照费用仅仰赖多年累积的退休金,恐难以应对突发及大额的医疗支出,建议民眾可善用保险转嫁风险,提前准备医疗与长照保障帐户。

#保险 #金额 #医疗与长照 #迷思 #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