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资金留台要创造双赢。前金管会主委、政大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王俪玲表示,这次政府提出的「兆元投资国家方案」中,最可能成功的将是让保险资金留在台湾,她提出建议,只是调降公建的风险系数是不够的,还要放宽投资上限与扩大投资范围,若有足够的诱因,对保险业与台湾社会可以创造双赢。

「兆元投资国家方案」的最大亮点就是保险业。王俪玲说,国际上投资金额最庞大的资金来源,通常是退休基金与保险公司。国内保险业具有专业资产管理的优势,且国际上保险公司投资公共建设、永续、主权基金等,已有眾多成功案例,只是台湾过去没有太多诱因,这次在政策开放下,可将提高保险资金留台的机率。

王俪玲指出,过去保险公司必须到海外买债券,保险公司的保险负债期间达20年甚至更长,就算是投资海外债,期间也不够长,利差损很难控管,还要面临匯损风险。若能将这些资金引导到公共建设、绿电、长照健康产业等,透过证券化成为投资商品,且以新台币发行,对保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更有帮助,透过更完整的诱因,为未台湾创造双赢。

换言之,让寿险资金留台湾,必须给予足够的诱因与具长期报酬率的商品。王俪玲表示,过去国内公共建设的案源少,促参效果也不佳,关键在于没有专业的证券化商品,如绿电可变成证券化的长期资产,甚至可成为公募的基金、ETF商品,让国人在退休理财上也能投资。

为了让寿险资金投入公共建设,金管会已宣布,针对保险业投资公共建设与五加二产业调降风险系数,投资期间维持1.28%的较低风险系数,成为保险业投资公建的最大「诱因」。

对此,王俪玲认为还可以再强化,只调降公建风险系数是不够的,必须降低保险业的投资管理成本。她提出三项建议,一是调高投资限额,公共建设资金需求庞大,但因为保险资金投资公共建设也有投资上限,往往需要找五家以上保险公司,若能将投资比率解套,投资限额可依案源需求由10%增加至45%,未来只需要低于五家就可以投资,大寿险公司甚至两家就能投资,大幅增加保险业投资公共建设的诱因与弹性,也提升寿险业的资金运用。

二是扩大投资范围与金融商品,过去国内公共建设最缺的是案源,保险业除投资离岸风电、绿能产业外,还可扩大到AI、资料仓储、节能储能,或高龄化生态系等策略性产业,将公共建设证券化、透过私募基金与证券化方式增加更多元金融商品创新,同时必须引入适当保证收信或信用增强机制,才能吸引保险业投资。

三是降低长期投资的风险系数。王俪玲建议,参考欧盟SolvencyII规范,若保险业持有股权符合长期投资,如五年以上,可以适用较低的风险系数,引导保险业资金投入长期股权,例如投资台股五年风险系数可降低。此外,未来在ICS下,针对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与基础建设基金也应同时调整,建议投资公建者可维持1.28%,投资五加二产业及六大核心产业,也可适用较低风险系数。

#诱因 #风险系数 #资金 #保险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