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总统13日召开国安高层会议,宣布因应中共统战、渗透台湾的17项策略,并首次正式认定中国为「境外敌对势力」。次日上午,北京召开《反分裂国家法》20周年座谈会,会议规格与5年前相近,陆方并未在座谈会上抛出对台新主张或宣布重大政策调整,也似乎没看出回应赖政府「17条」的迹象。

问题来了:赖清德高调推出「17条」,本意是否要「先讲先赢」,抢在北京《反分裂法》座谈会前站稳抗中立场,因应陆方可能的对台强硬喊话?既然北京这场座谈会事实证明只是照表操课,并未加码斥赖,那是否可以认为,赖政府高层「扑空了」,先前决策时对情势产生了误判?

这让人不禁联想起,2019年1月1日蔡英文总统在新年谈话中,预见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将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促统谈话,遂抢先表达「必须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的事实;必须尊重2300万人民对自由民主的坚持;必须以和平对等的方式来处理我们之间的歧异」等立场,并强调「两岸之间的政治议题不应该是以片面的主张来强迫我方接受。」

果然,习近平在次日提出「政治协商」、「两制台湾方案」等促统主张,蔡总统延续前一日的立场,表达「台湾绝不接受一国两制」。但与此同时,蔡在讲话中以「北京当局」而非「中国」称呼对岸,并提及一次「中国大陆」,谨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下的两岸定位。后来情势变化证明,蔡英文在这个回合「隔空交手」中赢得主动,也确立了后来民进党「抗中保台」的主轴。

现在赖总统是否也想模仿当初蔡总统「捡到枪」的作法,试图藉由北京《反分裂法》20周年座谈会猛打「抗中牌」,动员大罢免,扭转朝小野大及当前党内的困境呢?

很显然,北京这场《反分裂法》座谈会传达的讯号,就是「没有新讯号」。主因在于大陆去年已祭出《惩独22条》,此次座谈会只是从论述上对《惩独22条》与《反分裂法》的关系进行厘清。大陆人大委员长赵乐际指出,「以法惩独」制度体系是《反分裂法》全面实施的体现。

在《反分裂法》文本中,所谓「惩独」应是在位阶上低于军事层面「非和平手段」的「其他必要措施」,主要执行者是大陆执法、司法机关,而非解放军,相信这也是为何大陆公安部长首次参加涉台座谈会的原因之一。

或许国安团队评估,既然大陆外长王毅已喊出「中国台湾省」,那么北京有可能会藉《反分裂法》座谈会释出武统台湾、一国一制的讯号,这才有赖总统引发高度争议、被质疑重回戒严老路的「17条策略」。但目前看来却是误判,结果只怕是得不偿失了。(作者为智库研究员)

#误判 #总统 #中国 #主张 #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