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客运司机,因眼角余光未注意,撞到行人发生车祸。就医检查后,才发现其中一眼因青光眼,视野受损严重、几乎失明,但因另一眼视力仍达1.0,导致他日常毫无警觉,车祸后才发觉视力陷入危机。
长庚医院北院区青光眼科主治医师陈贤立说明,青光眼是视神经退化疾病,大部分原因是眼压太高。不过,亚洲「正常眼压青光眼」比例极高,日、韩甚至80~90%患者眼压都不高,因此眼压并非唯一诊断标准,更要搭配视神经与视野检查,根据变化掌握病情。
陈贤立解释,青光眼视野缺损不易察觉,因为大脑会以「视觉填补机制」自动补足缺失画面,患者早期可能只感觉影像灰暗、对比度下降,直到视神经受损40%以上才察觉。
受到人口老化、健检普及、3C产品导致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等因素,台湾青光眼患者持续上升。目前国内约45万人接受治疗,陈贤立示警,这只是「冰山一角」,研究显示有50~80%青光眼病例仍未被诊断,至少一半病人不知道自己有青光眼。
台湾青光眼关怀协会理事长吕大文指出,青光眼初期症状不明显,许多病人就医时,视野已损失三分之一以上,进入中重度阶段,恶化速度如「滚雪球」。研究指出,青光眼患者发生交通事故机率高出65%、跌倒风险增加38%、骨折风险高出31%。
「青光眼虽不可逆,但可透过治疗控制。」吕大文呼吁,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关键在于固定筛检。直系血亲有病史者,罹病风险多7~9倍,18岁后就建议筛检,一般民眾则建议35岁后;高龄、有家族病史、600度以上高度近视、高眼压、三高患者等高风险族群,更应每年定期筛检。
台大医院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医师苏乾嘉说明,青光眼多以眼药水治疗为主,若进展到中度以上,药水无法良好控制眼压、出现副作用或视野持续恶化,就建议手术治疗,近年新兴微创手术,安全性更高,伤口小、恢復快,能有效降低眼压。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