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电价费率审议会」3月底召开会议后,强调国际关税变化与地缘政治风险,可能引发国际经济及物价波动隐忧,决定今年上半年电价不予调整。适逢美国总统川普的关税大战开打,4月开始的电价维持不变,让民眾与企业暂时松了口气。

儘管如此,台电累积亏损严重仍是事实,审议会举行前两周,台电董事长曾文生表示,若用韩国电价来算,去年台电不仅不会亏411亿元,反而会赚1,539亿元;经济部长郭智辉于立院备询时说,调整电价势在必行,但不会涨得像韩国那么高。由于立院始终未同意政院编列的拨补预算,加上台电与经济部均指出电价偏低,一直到会议前数小时,外界仍在猜测电价涨幅是6%或低于6%。最终做出的冻涨决议,跌破眾人眼镜。

与过往不同的是,审议会以全球政经情势不佳为由冻涨电价,尚属首次。细究此决议,再对照会前经济部与台电极力争取调涨,审议会似无意解决台电财务问题。特别是决议但书中要求经济部,全力争取立法院支持拨补台电预算,以稳健台电财务体质及稳定经营,逾越自身权限、又「恰巧」符合执政党作法的发言,若说无外力介入审议会,实难取信于人。

从现实面来看,台电累积亏损已超过4,500亿元,以今年前两月亏损达174亿元来看,若持续冻涨,台电累积亏损将在年底突破5千亿元,濒临破产。

从政治面来看,过去两年四次电价调涨,导致通膨严重、民怨浮现;此时调涨不仅加深民怨,更可能浇熄大罢免的火头。而冻涨电价更能归责在野党删减拨补预算,以致台电财务进一步恶化,闪躲能源政策失当导致巨额亏损的指控。政治面的谋略,恐才是此次电价冻涨的真正原因。

综观民进党电价策略,政治优先向来不少见,尤其选举的关键时刻。前总统蔡英文执政不久,经济部2016年9月召开电价费率审议会,决议下半年电价不调整,当年台电营运良好,贡献了493亿元至「电价平稳基金」。2017年起,因连三年亏损,期间平稳基金回补逾700亿元,但电价因选举干扰未调涨,经济部称尊重审议会,官员却又提前放话不让涨。电价终在2019年调涨3%,是蔡英文第一任期内唯一一次涨价,但也违反了她竞选时不涨电价的承诺。

其后两年,电价回归冻涨。直到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国际燃料价格飙涨,6月出现六年来第二次调涨,平均涨幅8.4%。不过,当年下半年再度冻涨,电价平稳基金在这一年用罄,台电还缴出亏损2,265亿元的财报。2023年台电自行增资1,500亿元,并接受政院拨补500亿元,但审定决算仍亏1,977亿元;即便台电亏损严重,这一年仅上半年电价调涨11%。去年台电自编决算再亏411亿元,除了增资1,000亿元因应,上、下半年电价都调涨,分别为11%与12.5%。

由于巨额累积亏损无改善迹象,政院除去年提出追加预算1,000亿元,更打算今年拨补台电1,000亿元,但能源政策错误导致亏损,在野党不认同由全民买单,两案均未获得立院同意。一如预期,今年前两月台电持续出现赤字。在拨补无望,基于使用者付费的公平性,调涨电价应属最后可行手段,未料作出冻涨决议,不仅不利后续营运,未拆除的未爆弹将使下半年审议会更难处理。何况下半年电价若受关税大战影响,不容大幅调涨,难道要续战立院,要求同意拨补?

能源政策已到非修不可的地步,涨电价或拨补终究填不了财务黑洞。这两年啃食台电财务最剧的已非化石燃料,而是抛弃便宜核电、外购昂贵电力,特别是签订20年长约的高价风电与光电,而此项费用还会随装置容量扩充而增加。

政治力介入电价审议会阻涨,台电成了破产定时炸弹,倒楣的依旧是全民。

#立院 #调涨 #拨补 #台电 #审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