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拟调高药品关税,可能衝击我国药品进口与供应稳定而导致缺药,卫福部食药署和健保署21日表示,已启动相关因应机制,一旦发现药品有短缺之虞,可以针对美国、欧盟、日本等先进国家取得许可的药物,立即启动加速审查,审查天数由过去360天大幅缩短至120天。不过药师直言,现在医院每周都会收到缺药公文,输液至今还是短缺,喊话卫福部尽快解决近年持续的缺药问题。
食药署表示,因应药品关税可能造成的衝击,已建立药品短缺处理机制,当发现药品有短缺之虞,立即启动调查与评估,必要时请替代药品厂商增产、公开徵求专案进口或制造等。针对美国生产药品,食药署目前已完成盘点,尤其罕药、抗肿瘤药、生物制剂等重要药品,函请药厂确实掌握国外供应情形、提升国内库存。
此外,国内目前进口原料药主要以大陆、印度为主,为降低药品对单一来源原料药的依赖,也请药厂增加其他来源,并透过专案辅导与加速审查机制,协助业者加快取得药品许可证。
食药署副署长王德原说明,新药标准查验登记需360天,目前已有加速机制,例如美国、欧盟、日本或十大先进国家已核准的药品,可启动精简审查、加速核准等机制,审查天数可缩短为120到240天。
另外,价格政策方面,健保署将持续推动学名药与生物相似性药品的使用,并支持新药于国内在地制造,以提升我国制药产业韧性与自给能力,并确保药品稳定供应。
一名医院药师透露,自己私下询问各大药厂,都尚未採取相关因应措施,欧洲厂表示不受影响,美国厂则是还在观望,国内各家医院也没有动静;由于全球药品供应链高度分工,可能原料来自A国,制程在B国,之后在C国包装,究竟要如何课税还是未知数,现在谈还太早,不需要预测还不确定的政策。
该名药师直言,目前医院仍每周都会收到缺药的公文,输液短缺问题也还没完全解决,「一天到晚缺药,谁还愿意做?」卫福部与其回应关税议题,不如多了解医疗人员的辛苦,期待新任食药署长姜至刚提升敏感度,在第一线人员面临缺药前先有预防措施,这也是药品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一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