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川普上任后,随即推动及宣示一波波关税政策,让美中双方贸易衝突再度升温,甚至扩展至全球性的贸易纠纷,不仅堆高了消费者与制造商的成本,使2025年美国市场表现陷入衰退风险,同时也扰乱了供应链的生产据点布局,让全球进入新一轮的经济不确定。

川普关税政策反覆 供应链更谨慎应对

儘管在4月9日,川普宣布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将其他国家对等关税税率调降为10%,并且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于4月11日释出排除于对等关税措施的20项产品清单,然而在川普政府摇摆不定且无迹可寻的关税政策下,已让供应链不得不谨慎并备好各种可能的应对策略。

关税扰动总体经济 今年PC需求添变数

当美中贸易纠纷扩展至全球性的贸易议题,不仅让美国与其他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数增加,同时增加了全球经济风险。对于PC这类以中国大陆作为主要输出国的产品来说,美中关税的相互抵制无疑将带来成本的调涨,且由于PC产品平均单价相对低廉,关税加徵将使供应链厂商的毛利更加承压。对此,许多PC品牌厂商在2024年第四季启动提前拉货的预备动作,近来许多品牌大厂也相继宣布未来将反映关税涨幅,调涨美国市场产品售价,透过重新的定价评估,降低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进而维持获利表现。

对于美国PC市场而言,反映关税涨幅而调涨产品售价,将直接性影响採购成本的增加,同时近来美国联邦政府裁员与大规模削减支出的动作,更可能带来更广泛的经济放缓,连带影响美国市场今年针对PC这类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採购支出,也让2025年PC市场发展充满变数。

备援多种可能情境 以利保持营运弹性

此外,面对川普启动对中国大陆产品的关税措施,品牌厂只能加速寻求Out Of China产能的扩充。对于PC产业来说,由于中国大陆具备相对低廉的劳工成本及成熟度高的供应链生态系,长年是PC代工厂的主要生产据点。如今,随着川普新政的实施,品牌大厂均要求台湾ODM厂协助将输往美国市场的PC产品移出中国大陆,迫使台湾ODM厂在越南、泰国甚至墨西哥等地的产能建置规画须加速。

而且由于初始非中地区的厂房生产产能有限,台湾ODM厂为满足品牌客户的产能需求,也有部份透过将仓库改建成厂房、在附近租厂,和合资公司租借产线等方式,尽可能来增加非中产能支援。

不过,不同于伺服器产业採取的「美国制造」规划,对于PC这类依赖产业聚落与规模经济,同时更是成本导向的产业而言,美国制造除了高人力成本,还有工时限制、物流运输等费用考量,整体成本效益较不利于PC产业。不过,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又急又快的关税措施,PC品牌厂正与美国当地EMS厂接触洽谈,保留与美国当地制造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也持续评估在美国布局小量产能的可能情况,以备未来机动性因应川普政策的调整。

#调涨 #川普 #美国 #中国大陆 #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