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全球多国发起的关税战,又肆意挥舞「双反」大棒,截堵中国大陆经东南亚输美太阳能产品通道,近乎彻底关闭,陆媒报导,大陆业者部分策略是将产能转移至关税相对宽松的印尼与寮国。此外,对其他外贸企业而言,已加大部分赴东协发展决心,但多数仍相信「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难以被取代,欧美市场进口商仍会首选大陆供应商。

澎湃新闻报导,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21日对原产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双反)作出肯定性终裁。最夸张是柬埔寨4家太阳能厂商遭报復性施以逾3500%「双反」税率。

报导指出,中国太阳能行业协会谘询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分析,东南亚国家太阳能生产成本比大陆高出30%左右。美国本土一体化生产成本高达近2元/瓦,在关税累计60至80%东南亚出口美国,仍较美国当地产能更有竞争力。

吕锦标强调,全球太阳能市场不会因为贸易战而萎缩,产能外移不是首选,也少有再投资能力。「中国太阳能当务之急是减亏止损,要坚持自律控产、平衡供需,让价格回归合理价值。」

澎湃新闻报导,太阳能陆企已开启出海2.0阶段,选择东南亚四国以外地区、中东甚至非洲布局。

太阳能产业之外,澎湃新闻报导,海外出口营业收入歷年都超过97%的上海维特光学创始人沈旭生受访指出,关税战对该公司造成一定影响,货物运输成本飙升50%以上,已暂缓发往美国货物。同时,欧洲和亚洲市场业绩贡献不断增长,企业正努力拥抱更多元全球市场。

锂电装备领域「琥崧」科技集团办公室副主任邓小红说:「美国关税政策……的确是加大了我们前往东协发展的决心。未来是先注册公司,还是做技术授权,或是建厂还要进一步考量,需要瞭解当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大陆 #太阳能 #产能 #决心 #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