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推动「安心行计画」,在交通热点设置行人护栏,以提升行人安全,目前有近半数护栏使用传统不锈钢材质,不少市民批评样式丑且压迫感重,犹如被关在栅栏里。台北市议员王欣仪建议,市府可融合当地风貌、文化,设计出与市容整合且兼具美感的护栏,成为打卡新亮点。北市工务局长黄一平回应,预计1个月内提出初步规画。
市府根据「市区道路及附属工程设计规范」、「公路桥梁设计规范」陆续在路口人行道设置行人护栏,通常由北市交通局或里长会勘后提出需求,再交由北市新工处施作。
王欣仪指出,目前台北市街头护栏是由设计顾问公司制作样式,有近半数护栏使用不锈钢材质,设计型式也仅有4种,民眾纷纷反映「实在太丑了」,她认为市府应优先考量通透性高、线条简洁,且能与市容整合又具美感的设计,以降低「被栅栏包围」的视觉压力。
她进一步提出国际案例,比如日本多个城市、区域便以简洁、富含在地文化的护栏设计闻名。从东京江户川区象徵「河」的波纹图样,到足立区使用区花「郁金香」、北区以「北」字为主题设计,甚至京都花见小路更以花草图样与流线造型,展现「幽玄之美」,都成功融合当地风貌与文化识别。
王欣仪说,北市也有类似成功经验可供参考,北市水利处自2020年推动的「台北盖水」计画,即在雨水人孔盖上设计具在地特色图案,不仅提升街景,也成功打造市政品牌,成为旅客打卡、城市文创的亮点之一。
她强调,当基础建设融入设计思维,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功能性设施,要能转化为展现城市风貌与文化识别的公共资产,呼吁市府应跳脱传统思维,朝向开放设计、鼓励市民参与方向迈进,让行人护栏不只是冷冰冰的隔离设施,可以转化为街景的亮点,成为专属的城市识别。
北市大安区龙坡里长黄世诠说,对于市政府要加强或美化行人护栏设计意象都乐观其成,期盼当地特色更融入街景。
黄一平回应,市府将朝议员建议方向积极研议,并预计在1个月内提出初步规画构想,由于涉及参与式讨论与社会共识的建立,后续将用约半年时间广泛搜集意见,作为推动改善的参考依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