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执政党来势汹汹的大罢免攻势,在野阵营定调以「倒赖不倒阁」为攻防策略。但值得思考的是,在野阵营以「倒赖」为号召,而完全排除「倒阁」作为反制执政党的举措,是否是适当而有效的宪政手段?
依宪法规定,立法院虽然以全体立委1/4即能发动罢免总统,但立院要决议提出罢免总统的提案,则须由全体立委2/3通过,后续尚须全国公民以「双1/2门槛」通过,罢免总统才能实现。目前在立院掌握过半席次的在野阵营虽能轻易发动罢免总统,但要将罢免案送出立院大门交付公民投票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倒赖」的宣示固然可能具有凝聚非绿选民士气的作用,但并不是制衡执政党的有效宪政手段。
至于以立院过半数通过即能实现的倒阁,在野阵营的顾忌是认为即使通过倒阁迫使行政院长卓荣泰下台,赖总统仍可再任命另一绿营人士为阁揆;另一顾忌则是,倒阁通过后赖总统若解散立院重选,在野阵营并无把握在重新举行的国会选举中继续赢得过半数席次。
但笔者认为,倒阁才是解决当前宪政僵局,并将我国宪政运作拨乱反正的主要手段,因为我国当前宪政体制并非总统制,而是具有内阁制精神的半总统制。当总统所属政党无法获得国会过多数席次,若要维持宪政体制的顺畅运作,基于行政院向立法院负责的体制精神,总统本于「合乎其宪法义务的裁量权」,应任命国会多数党或联盟组阁。
由国会多数联盟组成的内阁,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总统所属政党,这端视总统能否争取到国会过半数席次的支持。内阁施政拥有国会多数支持为后盾,宪政运作才能顺畅,而避免当前「朝小野大」的严重对立。
笔者想提醒的是,倒阁制度在我国宪政体制中的原理,不仅是迫使阁揆下台的手段,也是国会多数阵营争取组阁权的手段。倒阁的最终目的是要迫使总统任命国会多数阵营组阁。
因此,在未来朝野的政治攻防中,国会在野阵营应努力透过有力的政治论述与真正福国利民(而非拢络特定群体)的立法以争取民心;在宪政论述上,则应以国会多数党组阁为主要诉求,导正选民的宪政认知。
当在野阵营有把握获得全国多数民意支持时,仍应伺机而动,透过倒阁的手段争取组阁权。若总统仍执意任命自己政党的人士组阁,在野阵营可持续发动倒阁,直到总统愿意任命国会多数党组阁为止。若总统解散国会重选,则由新国会的多数阵营组阁。
总之,倒阁即便不是当前在野阵营的最佳选项,但仍是未来视政治情势发展可运用的手段,也是化解我国当前宪政僵局的重要手段。(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