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阿里山赏樱已成国人习惯,其实阿里山还有台湾特有种「阿里山樱花」,农业部研究显示,其栖地将随着气候变迁而减少,更可能会在本世纪末因为升温近4°C面临高度灭绝风险,呼吁唯有减少碳排,才是保育阿里山樱花最可靠、一劳永逸的做法。
农业部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静宜指出,阿里山樱花较偏好冷凉环境,适合生长在冬季均温4.78°C、海拔约2500公尺的山区,然气候变迁造成高山升温幅度比平地更高,又受限于地形阻隔,只能被迫往高海拔迁移,栖地不断压缩。
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6次报告进行模拟,在全球认真看待气候变迁,努力将世纪末升温控制在2℃内乐观情境,到本世纪末,阿里山樱花栖地冬季将升温1.56°C,迫使适宜栖地海拔向上推移171公尺,适宜生长面积随之减少75%,从当前的1396平方公里,大幅减少至355平方公里。
若各国对气候变迁缺乏共识,碳排未能获得有效解决,栖地将升温3.11°C,适宜生长面积减少89%;在全球极度仰赖化石燃料发展的高碳排悲观情境,栖地升温幅度更达到3.83°C,适宜生长面积锐减98%,可能导致面临高度灭绝风险。
黄静宜强调,气候变迁对物种影响不容小覷,除应检讨阿里山樱花的保育等级,并尽可能保存种子、种苗等强化异地保育工作,但若无法缓解碳排,这些做法恐怕治标不治本。
农业部林业保育署嘉义分署表示,已在中兴苗圃培育约800株苗木,并在奋起湖建立1处种原收集园栽植77株阿里山樱花,期望后续可产出优良种子,达到域外保种目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