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青年局去年推出「协助青年多元发展补助」,透过经费补助学校社团、青年团体举办活动,但议员顏若芳指出,如非跨校大型活动,每期每案仅补贴2万元,且「非营利、无贩售行为」活动才可领取,令人质疑在重重限制下,恐让补助看得到吃不到。青年局回应,若经认定具跨校性质、公益性或为全国性活动,最高可补助10万元。

青年局依「中央对直辖市与县市政府计画及预算考核要点」规定,设定每案补助金额上限2万元,对同一民间团体补助金额,每年以不超过2万5000元为原则,但顏若芳表示,学生社团并非立案民间团体,无法适用规范,且市府从观光活动到商圈活动补助等,补助民间团体金额动辄数十万元,她认为「其他局处做得到,青年局没有理由做不到。」

顏若芳指出,规范中另限制「非营利、无贩售行为」活动才可领补助,但许多学校社团或学生会办大型演唱会、市集通常都会售票,或在场贩售美食、服饰赚取社费,未用于私用并无不可,此外一般社团校内成果发表会,往往需要向外部厂商租借灯光、音响、专业人力等,动辄数万元,青年局补助绝对是杯水车薪。

她质疑,补助金额不足又设下重重限制,恐让补助看得到吃不到,要求提升多元发展补助规模,并解除不必要的资格限制。

青年局回应,「青年多元发展补助」对象除大专校院学生社团外,也涵盖设籍、立案于北市的人民团体,原则上每案以2万元为上限,不过若经认定具跨校性质、公益性或为全国性活动,可视情形提高补助金额。

青年局指出,今年已受理超过百件申请,并有多件跨校或具公益性质提案,补助达10万元。

#顏若芳 #金额 #北市 #金额 #青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