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药研发到量产上市,台湾生技公司一路走得颠簸。无论是新剂型的制剂人才,还是精密制程的工程师,专利智财法规、国际行销和谈判人才,台湾正陷入全面的求才荒。
健乔董事长林智晖表示,为了挖掘高阶人才,每年光是支付猎人头公司的仲介费就高达1,000万元。
专攻抗血栓口溶膜、口颊溶膜与经皮吸收贴片等系列特殊剂型产品的泰合生技,开发的化疗止吐药品TAH44 11口溶膜,已获日本许可上市,是日本第一个化疗止吐口溶膜产品,该产品在日本生产,却因生产技术门槛高,良率难以提高,药品卖不好,空有药证也无法创造效益。
2025年泰合抗血栓口溶膜新药TAH3311美国枢纽试验(Pivotal Study)试验数据成功达标,预计第三季向美国及欧洲提出新药查验登记(NDA)申请。
为了让TAH3311能在台湾生产,董事长李世仁从4、5年前就开始寻找合作厂商,原本也有厂商同意买产线生产,却因疫情封城期间,装机和安排工程人员都很困难而作罢,最后找到德国大厂LTS代工生产才解决制程技术问题,足见即使取得药证,若无法稳定生产,也难以转换为经济效益。
汉达生技总经理陈俊良十几年前就看到「药剂人才」短缺的问题,当时他在东洋小金鸡东生华担任总经理,为了发展新剂型新药,他找了6年、动之以情2年,才说服嘉南药理大学教授宋国峻领军的团队与东生华合资成立华瑞生医,该团队除了以技术入股对价股本约1亿元,并出资1,000万元投资,与东生华各持有5成股权。
不过,华瑞因开发新药,第一年就烧了4、5,000万元,而当时的东生华一年也才赚7,000万元,对东洋和东生华来说难以负荷下,而后由汉达生技以好几倍的价格併购华瑞,东生华「快乐出场」出脱持股。
现在宋国峻是汉达的技术长,为了让汉达的新药开发技术更能和国际接轨,即使美、中、台都有研发团队,陈俊良说:「我们还是持续在找专业药剂和专利法规人才,连在国外设研发部门都评估了,人才真的很缺很缺,很难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