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总统在520就职周年突然宣布要成立主权基金,由于时机正好是行政院秘书长龚明鑫率团参加「选择美国投资高峰会」之后而让外界质疑。因为龚明鑫曾在峰会上宣称,希望台美之间的合作可以更深入,以促成「美国再次伟大」。因此外界的质疑点就是:难道赖总统成立主权基金的目的,就是要帮美国再次伟大?

赖政府不同意这种说法。国发会副主委高仙桂在立法院接受质询时表示,成立主权基金目的是要让台湾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化,「不是要扶植任何国家」。不过经济部长郭智辉的解释有些露馅。他22日表示,「因为台湾企业会参与海外市场,所以我们会对他们来做一些投资」。

他口中所谓的「海外」,除了美国之外,很难想像还有哪个国家会让赖政府有兴趣。而用主权基金「对他们做一些投资」,从另一个面向看像是补贴,也就是透过投资,变相体贴台湾企业到美国设厂。然而,原本这些补贴应该是由美国提供的。拜登政府时期即曾透过《晶片法案》补贴台积电66亿美元到美国设厂。如果赖政府构想中的主权基金真的是这样操作,那不是为了让美国再次伟大,是什么?

是不是如此,就要看基金是赚钱还是赔钱。如果赔钱且不究责就有问题。当然做生意有赚有赔,不能保证。新加坡淡马锡是市场公认顶尖的主权基金,2008年金融危机时也损失了383亿美元。但主权基金操作的若是外匯存底,人民知道怎么花,赔了才会甘愿。换言之,主权基金必须要有透明度、有监督、有法源依据;不是数千亿资金由一小撮人操控,最后是不是补贴美国或到谁的口袋,谁也不知道。

没错,新加坡的淡马锡也缺乏透明度。但新加坡官员的操守,她的人民信得过。台盐绿能弊案掏空国家资金数亿,主嫌还一度交保。台湾人民对官员与司法的信任度偏低,因此成立主权基金必须立法,接受监督,不能一纸行政命令就成立;而且成立主权基金应该是为了台湾的利益,而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至今赖政府的处理方式可说是黑箱作业,到底让出什么条件、美国要求如何,完全讲不清楚,人民只看到政府一昧讨好。赖总统先是说要从零关税开始谈判,之后是台币兑美元匯率暴升,现在又要成立主权基金,难怪美国财长贝森特都说台湾提出了「非常好的提案」,但赖政府仍坚持这些与美国无关。

如果出卖这些台湾利益能交换川普的善意也罢,但如果最后台湾对等关税仍是10%以上,且没有获得任何安全承诺,台湾人民就会认为不值得,届时烧起的怒火,将是从农村到都市。赖政府要三思!(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

#总统 #赖政 #补贴 #人民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