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总统就职周年谈话,宣示愿努力促成朝野对话,加强政党合作,期望朝野交换意见、共商国是。他也宣布将成立主权基金,打造国家级投资平台。这次讲话以「迎风转型、稳健前行」为题,内容洋洋洒洒、迭有新意,对台湾社会进步都是好的方向,但证诸过去的言行却完全不像他的口气,还真令人怀疑是不是AI拟出来的讲稿?

日前赖总统的两岸「併购说」,北京的态度应该欢迎,这代表大吃小、一统江山的机会。但台湾民意对主权轻率以商业交易模式处理能接受吗?「併购说」是代表赖总统本人与民进党未来两岸政策的转向吗?也令人怀疑。

近来各国总统的谈话在国际上常有令人胡说八道的感觉。最明显的当然是美国总统川普的朝令夕改,他最新预告,因与欧盟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将于6月1日实施对欧盟徵收50%的关税;他还宣布取消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并强制现有国际生转学,否则签证将失效。印度总理莫迪也不遑多让,宣称在印巴交火中打了胜仗。难道在自媒体发达、社群推播把你讲的话只推给爱你的人,加上生成式AI帮助大家更能正经八百地胡说八道后,人类的沟通与说服进入了如此的「新纪元」?

合作对象遍及白宫、百事可乐、微软、HBO、联合国等的专业顾问杰森哈里斯,写下了《深度说服力:培养11项让人打从心底认同你的人格特质》一书,提到说服过程中,比起话术人们更在意真诚。说服靠的是让人心服口服的吸引力,而非诡辩话术、威胁恐吓。比起你所说的话,你必须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甚至让人感动的人。换句话说,你必须很有深度,当然不会说假话。

作者以谈判分析以及心理研究佐证,归纳深度沟通谈判的四个原则:独特、慷慨、同理心、深度。「独特」是要让人看见你有血有肉,而非虚偽或善于操纵的人。绝不要只想着要成交,更要拥有说故事的说服力。「慷慨」是要乐于付出,在每次互动中给予,以此奠立合作基础,表现尊重。「同理心」则会把重点放在不是「我」,而是「我们」。从他人的角度看事情,依照对方的方式找出共通点,引导出合作的新观点。「深度」就需要琢磨技能,提升专注的态度与鼓舞的能力,如此才能自然散发出具影响力的权威感。

杰森哈里斯说,「锻炼自己的品格,也许不是展现影响力的最短路径,但却是最有效的。」希望世界上的人们,说话之前都先想清楚自己,大家能共存共荣,幸福和平!

(作者为资深媒体出版人)

#说话 #谈判 #总统 #深度 #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