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悬念下,新台币26日站上2字头,相较于5月初时暴力升值,匯市成为全民焦点,甚至爆发抢匯潮,昨日堪称「丝滑入关」,不仅成交量不大,央行没有拚死抵抗,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犹如「早知道这天会来」一样,背后因素除国际美元走弱,也反映出台湾积极要与美方谈判之际,所处的尷尬处境。

时间拉回5月初,川普刚宣布对各国实施对等关税1个月,与中国闹僵、与日韩谈判不顺,新台币在美国尚未公布匯率操纵国名单,台湾积极争取与美谈判的双重箝制下,无预警上演暴升大戏,这让全民看傻了眼,甚至惊动赖清德总统与央行总裁杨金龙出面灭火。

虽然赖总统、杨总裁声嘶力竭,不断强调台美谈判未触及匯率,但新台币异常走升,央行应能干预却未干预,只用了「预期心理」四个字回应全民,令人难以信服,这也导致美台贸易谈判未敲定前,新台币继续升值、甚至喊13元都有人信,恐慌心理瀰漫整个匯市。

时间回到昨天,情境已大不同。美中两国在瑞士握手言和,关税战暂时休兵,日韩两国从积极与美国磋商,有了中国谈判前例在前,态度转向强硬,这给了人民币、韩元、日圆就算要升,也不会如同脱韁野马,淡化了预期心理的联想,甚至韩元昨天还逆势走贬,与新台币走势脱勾。

台币让自己陷入最尷尬处境,当赖政府将积极与美关税谈判,视为政绩之时,央行就如同被挟持的人质,新台币可以不「大升」,但显然无法大贬,免得美方大做文章、影响谈判,或许是从「升值高铁」暂时下车,但仍在「升值自强号」上,没有掉头返站的权利。

对央行来说,不管能不能干预、要不要干预,川普关税政策反覆无常,已引发全球弃守美元资产热潮,成为匯市主调。这种情况下,不在特定价位死守,降低「央行会帮忙」的预期心理,也让新台币「滑」进2字头,宛若已谈定的全民共识,也就未再掀起波涛。

只是新台币升值总有限度,过度升值仍会重挫出口产业,赖政府恐怕得想清楚,是否还要对美国卑躬屈膝,任川普予取予求,毕竟若中日韩台四经济体,只有台湾「独跪」时,就会成为热钱锁定目标,届时新台币恐再搭上被迫升值的失速列车,开往未知终点。

#谈判 #川普 #央行 #升值 #新台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