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晨到深夜,台湾各大港口码头运作几乎无休,却也隐藏着高风险工作环境与层出不穷的工安事故,根据高雄市劳工局统计,从2022年至2024年共发生3件严重工安事故导致3人死亡,另有50件造成人员受伤,显示港区作业风险极高。专家学者认为,唯有政府、企业与劳工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打造一个真正安全、健康的港区职场环境。
今年1月,台湾籍李姓工人在高雄港39号码头执行吊挂作业时,惨遭缆绳击中,经抢救仍不治;去年11月,高雄港81号码头实施吊移钢管桩作业时,因吊绳松脱、吊车晃动,导致司机跳车逃生时遭吊车压毙,令人痛心。悲剧事件频传,凸显港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与高风险,各类重型机具、车辆与人员交错作业,一旦疏忽就可能酿成伤亡。高雄市劳工局统计,从2022年至2024年,高雄港区发生3件重大职灾造成3人死亡,另有50件工安事故造成人员受伤,其中又以坠落、滚落13件最多,其次为跌倒10件、物体飞落9件、被卷被夹8件。
辅英科技大学职业安全卫生系主任郑立新指出,港区的工安管理困难,在于权责单位繁多,不同公司共同参与作业,若未制定明确作业计画,易发生协调失误与疏漏,若为求省时便捷而省略标准程序,更容易酿祸,他直言「港务公司不可能每艘船、每个码头都有人盯场,政府单位人力也有限,现行法规的落实度才是关键」。
为降低职灾风险,郑立新建议,政府与港区企业应多管齐下,包括鼓励导入AI科技,迈向「无人码头」,他也强调「辅导重于处罚」,应从教育训练着手,提高劳工危害意识,透过扎实的安全卫生教育,让劳工都具备工作危害辨识能力。
对此,劳工局表示,今年强化对码头装卸作业及危险物品搬运的检查频率与力度,发现违规行为就给予重处,并追踪后续改善情况,且出席参与轮船商业同业公会各次劳安小组会议,辅导航商确实建立工安文化,也要求发生职伤业者于会中报告肇灾原因及降灾作为,以落实管控追踪机制每月定期邀集业者及作业劳工办理码头装卸安全卫生宣导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