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县台西乡是全台牡蛎养殖重镇,牡蛎农丁健家去年底尝试养殖单体牡蛎,经过6个多月养殖,已达6颗1台斤,预计中秋节可达4颗1台斤,媲美生蚝,最适合烧烤。丁3日表示台湾牡蛎产业面临东南亚国家竞争,必须多元发展才有未来,单体牡蛎每颗可卖50至60元,有极佳的经济效益。

云林县沿海牡蛎养殖面积逾3000公顷,产量超过4000公吨,近年来受越南等境外进口牡蛎衝击,本土牡蛎销售受到影响,「云林县牡蛎养殖发展协会」理事长丁健家因此发展单体牡蛎养殖,去年底与数名牡蛎农放养6万多颗单体牡蛎。

丁健家表示,单体牡蛎须一颗颗养殖,与传统牡蛎成串养殖不同,对环境要求较高,要有较好的藻相海域,一开始在云林沿海找寻适合海域,陆续损失约4万颗,所幸目前养殖情况已稳定,有2万多颗顺利生长,日前採收试吃,6颗达1台斤,不仅牡蛎仁硕大,吃起来甜味更加鲜美。

丁健家说,这是云林牡蛎农首批大量养殖成功的单体牡蛎,意义非凡,将再养殖4个月,于中秋节前贩售,预计每颗价格50至60元,对象锁定喜欢尝鲜、对高单价食材能接受的客群,藉此开创新市场,增加牡蛎农收入。

「在地单体牡蛎主要诉求新鲜、可溯源管理」,丁健家指出,与进口单体牡蛎相比,在地单体牡蛎有新鲜优势,溯源管理可有效掌控品质,已有不少老饕预约订购。未来希望渔政单位能加以协助,用国家资源来扩大发展单体牡蛎养殖产业。

丁姓牡蛎农提到,近年来越南牡蛎大量进口到台湾,菲律宾牡蛎产业也持续发展,已严重影响台湾牡蛎产业,单体牡蛎的利润较高,且可进行市场区隔,盼相关单位协助推广。

林姓牡蛎农建议,台西乡设有「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海水养殖研究中心台西试验场」,可帮忙研究单体牡蛎的养殖,另外,面对极端气候,也盼协助改良种苗,加强存活率,全面性的发展,才能因应国外牡蛎的挑战。

#牡蛎养殖 #牡蛎产业 #牡蛎农 #云林县 #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