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肾臟病、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问题常伴随出现,也被称作「CKM症候群」,医师指出,台湾相关疾病人数上升,建议民眾定期门诊追踪,良好管理病情、服用药物,平时透过维持健康习惯做好自我照护。
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主治医师郭志东说明,CKM分别代表心血管、肾臟、代谢症候群。在美国,每3名成年人就有1人至少有3个CKM症候群风险因子,随着生活西化、人口老化,我国相关疾病人数也逐渐增加。
CKM症候群风险因子,包括肥胖、高胆固醇、高血压、肾臟疾病、糖尿病等,严重併发症可能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臟病发作、中风等。
郭志东指出,体脂异常或偏高是CKM症候群主因,脂肪堆积会引起心臟、肾臟、动脉组织的发炎和损伤。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四肢肿胀、行走时腿部疼痛、疲倦、食欲改变、排尿次数增多、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风等。
郭志东表示,CKM症候群分为0到4期,4期心血管疾病风险最高。早期阶段可能只需调整生活习惯,中期可能得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胆固醇、血糖、食欲,后期则可能须进行侵入性治疗,如支架扩张动脉疏通血液、心臟手术、血液透析、减重手术等。
郭志东提醒,民眾平时可透过6种方式自我照护,降低CKM症候群风险。首先是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加工食品、高糖、高脂食物;充足睡眠,每晚良好睡眠7到8小时;避免吸菸或菸草产品;管理血压、血糖和胆固醇;定期活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健康体重,控制BMI。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