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那是泰雅族第一座文学馆吗?
从台北市古亭国小门口文友群登上四五人座游览车,眾人互相探询,领队的是曾在新竹尖石乡执教的:陈铭磻,他,笑而不语。
我,上车,迎面欣见好久不见的前辈作家:曹又方女士。雍容华丽如一尊靛美观音。据说近年养病,闲居少出门......铭磻早告之我,又方姊特别要出席此一盛会,大直家附近实践大学旁诚品书店,买了她首本回忆录,圆神版《灵欲刺青》。记忆彷佛昨日,十八岁首购小说初集,以「苏玄玄」笔名在杨品纯先生主持的大江出版社印行:《爱的变貌》,其实不是由于小说,而是封底作者多么美丽啊!
一九七○年大江,一九八九年新版在尔雅,换书名为:《假期男女》,间隔三十年,少女苏玄玄换笔名──曹又方。前后编辑此书的,竟然都是:隐地(柯青华)先生,情义相挺。
高速公路南下,逐见楼屋渐稀,车窗两旁悦见丘陵绿郁,敬谨持书近前──请曹姊签书。她安静的回我微笑,接过,执笔题名扉页。
二○○五年十月回忆录二:《烙印爱恨》她怀念纽约好友郭松棻,其中竟有去尖石的记忆:
......车行中,林文义十分孩子气的要我在刚出版的《灵欲刺青》新书上签名。几天后,收到他寄来的短笺,这年头已经没有几个提笔写信的人了,因为意外而感到欣喜。
郭松棻逝于二○○五,曹又方(本名:曹履铭)别世二○○九,前后的文学前辈都走了.......有情的隐地先生还是在二○○九初夏三印曹姊初集作为悼念,书名还原:《爱的变貌》。曹姊第二本回忆录内附一张她与郭松棻最后的越洋电话照片,那是俩人共同挚友孟祥森摄影于:纽约。
由衷感念,十八岁启步文学,茫然未知的我拜读曹姊小说初集,实是封底她的美丽?多么肤浅、不敬的忏悔,她是侠女,是观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