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从关税战转移至稀土战。伦敦会谈后,中国对美国的稀土出口暂时开启绿灯,却对部分稀土专家採取「上交护照」等实体管制措施,防止机敏技术被泄露至境外。此举突显中国将稀土视为地缘政治及产业战略核心资产,并启动全方位管控机制。

华尔街日报报导,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商务部近期要求国内稀土企业提供涉及稀土开採、分离、加工与磁体制造等技术人员名册,详细列出其学经歷、专业背景及联络资讯,目的在建立一套「可监控、可管制」的技术人才资料库,以强化风险管控。

报导指出,一些已被列入的稀土专家,特别是掌握稀土磁体加工技术的人员,要求其将护照上交公司或地方政府保管,类似做法过去多用于中共体制内官员或国企主管,以防未经批准出国。此次扩大至民营领域稀土技术人员,显示中国政府对稀土技术外流风险的高度戒备。

这波强化管控措施涵盖稀土产业上下游,包括从事稀土开採与精炼的工程人员,以及负责稀土磁体应用开发的人才。这类磁体是现代科技关键零件,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风力发电机、无人机与军用喷射战机等先进设备。

目前中国掌握全球约90%稀土磁体产能与供应能力,全球科技与制造业对其高度依赖。尤其今年4月,中方针对稀土与磁体实施新的出口许可制度后,磁体出口大幅减少,西方国家包括美国与德国多家汽车与电子厂商受到波及,甚至导致部分产线暂时停工。

随着中美贸易与科技角力加剧,北京积极巩固稀土技术领先优势,并于2023年12月颁布出口禁令,禁止部分用于稀土加工的核心技术出口,进一步阻断外国竞争者仿制中国工艺的可能性。

此外,中国国安部去年9月曾公开通报一名中国公民因涉嫌向境外势力贩售稀土战略储备资料,遭判刑11年,并强调外部势力试图渗透与窃取稀土相关机密,若资讯外泄,恐让中国在国际战略博弈中「受制于人」。

#稀土开採 #强化 #上交 #出口 #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