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学生选择骑自行车上下学,阳明交大运输物流管理学系退休副教授黄台生表示,若要打造学童骑乘自行车良好环境,改善设施才是至关重要;民团则认为自行车在交通体系中的角色模糊,政府应该赋予自行车清楚的交通定位,设计出兼具「系统化」、「连续性」与「安全性」的专用道路。
黄台生说,政府交通安全政策对象都以行人为主,若条件允许就先拓宽人行道,有停车需求就先满足停车,剩下空间就是给行人,整体交通改善对单车的思考优先性不高。目前六都随处可见YouBike租赁站,大部分民眾把自行车当作短距离的代步工具,在交通大环境下,自行车重要性降低,早已不是交通安全政策主要方向,且行车意外中,自行车骑士往往最吃亏。
他指出,教育部长年推动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学习交安课程,但课程归课程,改善设施、环境才至关重要。他举例,目前自行车专用道的衔接点不连贯,导致民眾骑自行车专用道至终点后,不知道下一段路该转向慢车道还是人车共道,对于行驶空间的了解也就有限,增加不少危险性。
逢甲大学运输与物流学系助理教授洪百贤也强调,台湾有很多学校会邀请民间协会或自行车公司协助学童上交安课,但民间单位有各自教法、方向,导致授课内容、水准不一,若由政府机关制定专业师资,相信教学成果会更好,也较能检视教学成果;其次是教学环境,台湾学校大多利用校内环境,自行画设标线或外单位提供工具,让学童练习骑乘,但主管机关应提供更贴近实际道路的环境,加深学习体验。
中华民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李哲钦说,现阶段较具系统性的自行车道大多集中在台北与新北,在其他县市常见作法却是将自行车道与观光景点结合,较少着重于实质交通功能,容易出现断点,对有长距离需求或日常通勤的骑士来说,并不理想。
李哲钦认为,自行车在交通体系中的角色仍较模糊,既不是行人也无法完全以机慢车的标准看待,导致在法规、道路设计与民眾观念上都有模糊空间,建议政府重新赋予自行车清楚的交通定位,设计出兼具「系统化」、「连续性」与「安全性」的道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