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要■为解缓人口过度集中首都圈,也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韩国总统李在明选前的「10所首尔大学」承诺,也成为李在明政府重要的政策目标,然而政策目标能否实现前,先引来反对声浪:可能多了10所首尔大学,却扼杀了100所地方大学。

精句选粹■Building more universities to rival SNU, however, would come with a hefty price tag.

「10所首尔大学」,是韩国总统李在明选前承诺,也是重要政策目标。10所首尔大学,指以全国为范围再增设9所「首尔大学」,例如,釜山首尔大学、光州首尔大学等,依据李在明选举团队原始规划,10所首尔大学构思是源自于美国加州大学体系,加州大学体系就是由约10所全球知名的公立大学组成,并且以全加州为范围统一运作。

而「10所首尔大学」政策目的,除了有想要透过全国都有相当水平的大学来发掘区域人才外,也有着解决韩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首都圈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对首都圈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从韩国人角度来看,关键原因在从幼稚园到大学,最好的教育、一流学府全都在首尔,最具代表的就是SKY(首尔、高丽与延世大学),甚至最好的补习班与补教老师也都在首尔。

好大学 留住地方人才

偏偏韩国有着全球最多、最重视子女教育的父母们,又偏偏韩国不只有财阀,还是极度讲究「学阀」的社会,想要出人头地,如果没有好的出身背景,就要有好的学歷证明,这也让韩国人从小就承受巨大学业压力。

事实上,几乎是所有的韩国人从小学到高中近12年的时间都在准备各式各样的考试,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入以首尔大学为首的SKY,对几乎所有韩国人而言,拿到SKY大学的入学通知,等同是获得了进入大企业任职、甚至是未来可以出人头地的通行证。

这样的社会环境,正是李在明提出「10所首尔大学」的原因之一,希望能有更多的「首尔」大学来缓解韩国人的教育压力,同时,达到区域均衡发展的目的,让人口不过度集中在首都圈,进一步让各地方的学子能在所在地区进到好的学府读书,进修攻读硕、博士。

当地方有好的大学、在地学子也能在当地攻读硕、博士时,自然也就能吸引产业,地方也能因此发展经济、繁荣地方,也就能留住人才在当地发展,而不会全都挤到首都圈…。

最终受益为中上阶层?

为实现美好构想,李在明政府打算择定目标大学后,给予财政支援,使其在人均教育支出上与首尔大学水平拉近。目前以韩国人均学校年度支出计算,首尔大学人均教育支出约为6,000万韩元(约新台币144万元),而其他国立大学人均教育支出则只有2,500万韩元(约新台币60万元)或更少。

然而,这样的政策能否缓解首都圈人口过度集中、教育压力的问题还未可知,却先引来韩国教授联盟警告。他们认为,这项政策可能会增设9所首尔大学,却「扼杀了100所地方大学」。最终受益的反而是已拥有更多学术资源的中上阶层家庭,进一步将社会、经济、教育的鸿沟延伸至地方。

这样的疑虑,主要因为韩国今年大学教育预算已限制在15.6兆韩元,若为扩大对「10所首尔大学」的支援,无形中会分食其他学术机构、地方大学的资源。因此,不少韩国教育专家认为,韩国不只需要10所首尔大学,更需要很多像首尔这样的城市,否则,各方条件都不到位,空有标榜为「首尔大学」等级的大学时,为何不直接选择真正的首尔大学?

#韩国人 #地方 #大学 #教育 #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