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药协会理事长陈谊芬指出,「化疗学名药鼓励试办计画」是推动在地药品韧性的起点,期望增加化疗学名药品项,盼健康台湾委员会纳入更多具药品实务经验、政策视野的专家,并参考邻近国家成功模式,研拟符合台湾国情需求的国产学名药发展策略。
她指出,疫情过后加上地缘政治影响,各国纷纷鼓励在地生产以强化自身药品供应韧性,强化国产学名药供应链韧性已成当务之急,建议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下成立药品供应韧性小组、4,100亿韧性特别预算明列鼓励国产制药,另外,生技产业发展条例应新增国产专章,并解除不公平的竞争门槛。
据统计,国内药品用量原厂药占31%、学名药占69%,若从金额来看,原厂药占72%、学名药仅占28%,这28%有近一半还是进口学名药,显示国产药品只能分到14%的药价份额。
美国为鼓励药品在地生产,透过关税与最惠国待遇药价政策,逼迫药品回流美国生产,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删除不必要的规定、简化审查流程,在工厂正式运作前提供早期技术支援,缩短建厂时程。此外,日本健保价格制度更是偏好国内制造,给予国产原料药较高价格评价,2024年厚生省补贴明治制药和盐野义制药投资原料药生产设施,共补贴设备投资约日圆550亿元。
欧盟执委会则成立「关键药品联盟」,强化在欧盟生产以强化关键药品供应安全;英国政府则以预付报酬制,确保抗生素新药在地供应;德国提供税收减免与研发资助,鼓励在地设厂。法国设立欧元10亿元基金补助医药生产回法国,国家药品清单制定「战略药品」,优先採购在地供应者。
制药业者认为,鼓励在地生产,强化自身药品供应韧性已成趋势,期盼政府能增加学名药品项,助力产业升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