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总统日前在「团结国家十讲」中的第三讲出现不少歷史或事实的错误,引发各界热议,有的人批评总统幕僚水准太差,也有人认为赖总统是为了大罢免而刻意误导人民,但对于眾多的批评,赖总统和总统府既未更正也未道歉。

「十讲」到了第三讲,依然是「把谎言当论述,把撕裂当团结,把激进当强硬」。赖清德主席流失的不仅是个人的声望,赖清德总统失去的更是社会的信任。

赖总统的「十讲」已连续三场「自爆」,赖清德不仅无法达到凝聚绿营支持者的目的,更毁掉了自己作为总统的高度与格局,尤其在第二讲「杂质」引发的负面效应还在发酵中,第三讲更被点出有高达8个错误,包括歷史事实错误、将政治批评误导为客观事实、逻辑与时间线谬误等,堪称总统演说中史诗级的灾难。

赖总统第一讲「国家」,误用猛犸象隐喻台湾生态独立,第二讲「团结」,将选举罢免当成「打掉杂质」,以上或许还可以说是地理生态不是赖清德的专长,对于选举罢免意义有不同的理解;但作为现任总统,用明显错误的「网路哏」,公开指摘2008年马英九在时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台期间自称「区长」,不敢使用「总统」身分,显然已经伤害了马英九的名誉,这在任何民主国家都是非常严重的失言。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看不到总统府的说明或解释,而国民党也没有批判与声援,只能说台湾的民主素养就在执政者的傲慢与在野党的乡愿中不断流失了。

许多分析认为,「团结十讲」是赖清德要为大罢免添柴加火,取得国会多数席次,实现完全执政目的,并进一步推动他「台独金孙」的任务,为了这个使命,可能他认为谎言不是罪恶,而是另外一种道德;团结不是包容,而是清除杂质后的一言堂;多数不再是共识,而是随时可以用「更大的民主」颠覆。

「打稻草人」是政治攻防上非常经典的策略,透过曲解对方的论点,再针对曲解的论点(替身稻草人)发动攻击。马英九的「区长说」是稻草人,「制宪没有台湾代表」是稻草人,「在野党舔共卖台」也是稻草人。

「后真相政治」告诉我们,人们把情感和感觉的评论放在首位,评价证据、事实和真相沦为次要,能够引发情绪、仇恨与衝动的谎言,才是王道。而谎言讲三遍,人们就会自己制造支持谎言的证据。

在大罢免与麦卡锡主义逆风肆虐下,马英九日前访问大陆当然是「政治不正确」,因此在赖总统的第三讲中成了箭靶。但如果一个民主国家没有是非,与专制独裁的一言堂又有何差异?对于第三讲的许多错误,赖总统还欠台湾社会一个说明。(作者为东吴大学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

#事实 #错误 #赖清德 #总统 #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