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与民间合作,在漂流蚵棚绑上AIS自动识别定位系统。(基隆市政府提供/张志康基隆传真)
基隆市政府与民间合作,在漂流蚵棚绑上AIS自动识别定位系统。(基隆市政府提供/张志康基隆传真)

每年6、7月西南气流、颱风引发大浪打断南部沿海蚵棚绳索,约有10余座蚵棚会随洋流漂100浬至基隆外海,由于蚵棚难被船只雷达侦测,成了海上隐形危机,一旦肉眼没注意常会撞上蚵棚,甚至造成船底及螺旋桨毁坏,损失相当可观。基隆市政府率全国之先首度与民间合作,在漂流蚵棚装设AIS自动识别定位系统,让往来船只可追踪、闪避,确保航行安全。

最近基隆一带海域出现自南部漂来的蚵棚,部分结构相当完整,有些则残破不堪、载浮载沉。基隆渔民及娱乐渔船业者表示,由于蚵棚紧贴海面,若船长没有注意到或夜航时稍有不慎,船只常会撞上蚵棚,造成船底毁坏、螺旋桨受损,增添航行危险性。

基隆市产发处为此与民间合作,在海面发现漂流蚵棚,就会在蚵棚绑上AIS自动识别定位系统装置,让往来船只可从船上的AIS系统看到蚵棚位置避免撞击,今年市府准备30颗AIS,每颗要价约10万元。

资深潜水教练王铭祥说,日前有其他渔民在鼻头海域发现他1周前在基隆附近海域绑上AIS装置的漂流蚵棚,因为有AIS信号,棚架过了1周仍相当完整,代表船只都顺利避开蚵棚。

产发处长蔡馥咛指出,市府会将漂流蚵棚集中到不影响航道处暂置,可形成天然浮鱼礁,并放置夜间警示照明,待累积达一定数量再一併处理。

嘉义县农业处渔业科长张建成表示,这些远漂百浬的蚵棚多半是在外海养殖区,一旦西南气流、颱风造成数层楼高大浪,定锚缆绳扯断,蚵棚多半就会顺黑潮往北漂,面对自然现象造成损失,如知道蚵棚还在嘉义、云林海域,蚵农就会去抢救、拖回,一旦远离,因养蚵都是小型胶筏,承载风浪能力有限、跑不远,蚵农只能认赔。

张建成说,一般进入汛期、颱风季,县府都会提前告知蚵农,提早把蚵棚拉进近海、安全区域,由于外海环境有助牡蛎生长速度,有些蚵农会赌一把,才会有蚵棚外流情形,否则一般就算漂走,也会在嘉义沿海境内。

蔡姓蚵农说,颱风或西南气流强大时,海面浪高3、4层楼高,蚵棚很容易被打坏或漂走,但靠海吃饭,蚵农都有心理准备就当成本支出,真要去外县市找回来,光是运输就不划算。

#基隆 #西南气流 #民间合作 #颱风 #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