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爱将李大维最近出书,其中一段爆料引起热议,他说一位美国情报界退休人士访台时透露,中方智库对于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原本反应正面,但台湾数位「前政治人物」出于私利,竟致电大陆劝说不该接受,最终导致两岸关系恶化。
许多人分析李大维这段爆料背后的用意可能在指控蓝营,也有人认为是蔡阵营有意证明自己过去本有能力维持两岸稳定,藉以对比赖政府的无能。且不管真实意图为何,单纯就这段爆料来说就十分值得商榷。
2016年蔡英文发表完就职演说,大陆的态度确实经歷了大转弯,有意思的是,民进党内部一开始就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蓝营内部直接找到北京,且指名带姓,跟李大维的爆料如出一辙。换言之,即便美国情报界退休人士的说法为真,也不意味着这是蔡政府内部第一次听到这一说法,美国人的话只不过是印证了他们的固有认知而已。
如果大陆真能接受蔡英文的说词,国民党内会出现不满情绪是可以预见的,要求蓝营必须坚持九二共识,而绿营却只需要承认九二歷史事实,蓝营当然会认为厚此薄彼。但若说大陆会因蓝营的不满就在重大决策上改弦更张,这也未免高看了国民党的影响力,也对大陆的战略意图误判。
实际上,蔡英文也并非第一次正式提出「歷史事实」的说法,大陆当然也提前根据蔡英文的这一说法做了正面看待的决策。那么为何大陆又忽然提出「未完成的答卷」一说,更进一步言,这份答卷到底考的是两岸关系,还是别的?
台湾社会在研判大陆对台决策时,常常陷入本位主义的窠臼,容易单纯就两岸论两岸。但大陆并非如此,思考两岸关系必须纳入中美关系来综合考量自然是常识,事实上更为广泛的地缘政治因素都应该细细分辨。
回到当时的歷史现场,虽然2015年实现了两岸领导人会面,但彼时两岸关系已进入深水区,一些龃龉已开始在马政府后期出现,从事两岸交流的人们应该不陌生。当时美国已对两岸採取煞车,而欧巴马政府也全力推进重返亚太战略,执行者正是时任国务卿希拉蕊,她也是大选的热门人选,别忘了蔡政府还因为押宝她而一度担心跟川普的关系。
蔡英文在演讲中虽然在两岸论述上相对克制,但在地缘政治上的论述却也让大陆感到不适。她说要推动新南向政策,「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还说要「深化与包括美国、日本、欧洲在内的友好民主国家的关系,在共同的价值基础上推动全方位的合作」。随后蔡政府在实务上也全面拥抱美日,充当美国制衡大陆的马前卒,川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之后,蔡政府也是最忠实的拥护者。台湾后面跟立陶宛、捷克等国关系的升温,也给大陆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制造了障碍。
如此一来,大陆为何会转变对蔡英文的立场也就明确了,而且也证明大陆的预判是正确的,蔡政府只是口头上安抚大陆,但实际上还是要走「挟洋自重」的路线,这恰好也是过去几年大陆批评蔡政府最常用的词汇之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