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键零组件为主的医材业,面对台湾20%对等关税,未来有转嫁关税成本的机会,但短期将面临客户调整过度期,需要政府给予「救急」的专案补助度过难关。
台湾保健营养食品公会创会理事长陈威仁认为,还不清楚台湾的保健品进口关税会被要求降到多少,惟降低关税对本土业者一定会降低竞争力或失去代工机会,会有负面影响。
台湾医材公会理事长李永川说,国内医材有28%的比例销往美国,以关键零组件为主,长期来看增加的关税有转嫁机会,但在终端客户调整约需三个月至半年的过度期,台厂将面临无订单或客户缩减压力,建议政府给予「救急」的专案补助。此外,台湾医材产业长期在国际大厂的高市占率和大陆厂商的杀价竞争下,整体成品出口并不多,销美的产品集中于关键零组件,因不是终端产品且占成品成本价位不高,加上都取得国际认证,客户无法转换厂商,有转嫁的空间。
惟关税出炉后,终端客户的调整和与政府或保险公司的谈判,可能有三个月至半年的过度期,导至零组件厂商将面临订单短缺的压力,呼吁政府应在这段期间给予「救急」的专案补助,让员工不要为此失业。
除了关键零组件外,还有身障和辅具也是台湾业者出口占比较高的领域,但这些产品列为232条款内,有豁免保护。
台湾精准医疗产业协会理事长蔡政宪认为,关税之战是大国的搏奕,不会在短期内平息,虽然台湾的产业也会受到衝击,但藉由全球政经新秩序的重整,重新审视本土供应链布局,朝着区域性可靠供应伙伴目标迈进的好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