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熟悉经贸谈判的匿名官员在美国知名政治网站「政治家」(Politico)说,「美国的贸易谈判者像榨柠檬般地对待台湾,美国想要全面进入台湾市场」,「对台湾,让川普不悦的危险是攸关生存的」。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值得在台美关税及贸易投资协商中深思。

美语「榨柠檬」在人际社会的隐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接近「物尽其用」或价值最大化,另一种则较为负面,将某人或某物「压榨」到最后一点剩余价值。美国政府官员对台湾是要物尽其用或全力压榨,应勉可推测一二。

从关税及经贸投资角度观之,美方应盼物尽其用地要求以台积电带头的半导体相关供应商,还有电脑及网路设备或其周边零组件业者,能配合移往美国制造的就尽快赴美投资设厂,其他不去美国的厂商则要在台湾与美国及其盟友形成少有与中国大陆有关的供应链。

然而,美方可能会全力压榨台湾对美採购的市场量能,例如原本便已自美大举进口的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还有极具发展潜力的美国稻米、水果、牛猪肉、电脑及周边零组件、药品、服务业等各类市场,最好都是对美零关税。此外,若能把台湾对外投资的能量压榨出来给美国,相信美方官员也不会轻易松手。或谓台湾可能已经或即将被迫承诺至少3千亿美元的投资,就是一笔大数目。

前述内容不包括美国对台军售,不是因为量小,而是因美国政府不愿将对台军售计入台美贸易量中。据川普政府高官称,包含对美军购在内的我国防经费至少应达名目国内生产毛额的5%。若以去年为准,即是25兆6千亿元的5%,将高达1兆2800亿元,占本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约43.7%,所以民进党政府应趁机争取军购可以算入台对美进口的数额中。

至于前述美国匿名官员称,谈判过程中若让川普不悦,可能危及台湾的生存,很可能是暗示赖清德及其国安团队要认清现实,不要以为川普对台湾安全的支持是毋庸置疑或义无反顾的。

犹记川普2.0的前半年,曾至少两次公开提到台湾不可搭美国安全防卫的便车,该付的钱就要付。他有次举保险公司为例,另一次则举帮派为例。所以他「使用者付费」的想法,就是台湾一定要付出他认为至少尚可的费用,无论从军购、贸易、投资或其他美国可以得利的领域。

这次美国想要我国的关键科技设计和生产能量,要我国承诺大举投资,还要让美国产品以零关税的条件进入台湾市场,而我国只能少输为赢,任谁当总统恐怕都没有办法改变这样不对等的权力游戏。

原本有人主张两岸经贸可以当成台湾的避险工具,但现在已因两岸关系恶化而此路不通,故须穷尽全力找其他方法,不然在对美谈判时将更难招架。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从4月2日美国片面公布暂定关税起,民进党政府始终不愿适度地向立法院和社会大眾说明谈判的大致内容,让许多可能受影响的业者提心吊胆。民进党政府看似压根儿没想藉民意与美方周旋,直到连20%的关税税率公布后,仍神秘地从事对美谈判,反观日、韩等国至少做到一定的国内沟通。

民进党政府若真的不拿民意当靠山,究竟为什么?是只想稍微作势抵抗美方压力就好,还是怕民意在谈判中难以控制?

总之,这次我国不可能是难以徒手打开的椰子或菠萝蜜,因为没有实力和本钱长期与美周旋,但最终会不会被美国当成好榨汁的柠檬,则取决于赖清德的判断、意志与胆识了。(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

#军购 #川普 #美国 #美方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