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湾实施一系列「穷台」措施的并不是北京,而是华盛顿,包括强迫台积电赴美、3千至4千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而最新的「迭加关税」则引发国内产业界恐慌,台湾的工具机、机械、资通讯、螺丝、脚踏车、纺织等产业将面临巨大的衝击。
20%的「迭加关税」将使得台湾成为东亚与东南亚除中国、寮国以外最高输美关税税率的国家,在迭加关税与新台币匯率升值的双重夹击下,台湾产品的竞争力已大幅削弱。
民进党政府执政以来,为了降低对中国大陆市场的依赖,长期配合美国的「脱鉤断链」政策,使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逐年下降,而美国市场逐渐跃升为仅次于大陆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然而,如今的迭加关税危机已不只是经贸议题,而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紧急危难事件,必须以国安视角全面检视,并立即採取行动以救亡图存。
首先,政府必须责成我方谈判代表重新与美方协商此一「暂时性」关税税率,至少调降到与主要竞争的对手韩国、日本等国相同的关税水准,否则台湾将出现大规模产业外移以规避关税壁垒的现象。如果谈判团队无法达成这个目标,作为一种强硬的政治姿态,应当立即免除谈判团队的谈判资格,重新任命新的谈判代表。
其次,这显示民进党政府的「脱中入北」策略正遭遇重大的现实挑战。从目前美国内部的政治发展情势来看,美国已走向「经济民族主义」,即使安全伙伴也照样课徵高关税,将安全与经济利益分开计算。处于大国棋局中的台湾,原本筹码已经不多,迭加民进党政府的一面倒策略,使得台湾失去谈判中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弹性,「脱中入北」的成本与风险正在快速浮现。
再者,台湾必须正视并珍惜目前仍一息尚存的大陆ECFA惠台措施。回顾过去,台资企业曾深度参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短期内要台湾的供应链完全去中化,或彻底摆脱与中国在原料与零组件上的关联,是不切实际的,这也让美国得以藉「中国成分」为由课税。即使台湾企业将全产线移出中国,美国仍可能基于产业保护,直接对台湾课徵高关税,除非在美国本土直接投资。
台湾除了台积电等高附加价值产业有能力承担高成本赴美设厂之外,多数中小企业与低利润产业根本难以应对如此沉重且不合理的关税压力。政府应把握目前尚存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尽快解除目前对大陆各种商务交流与互访的人为限制与障碍,从「单向靠北」转向「多元平衡」,包括强化与东协、印度、欧洲等市场的实质经贸关系,给台湾中小企业及其他微利行业一线生机。(作者为国立云林科技大学副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