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台美关税谈判的行政院副院长郑丽君11日终于召开记者会向国人说明谈判状况。这早就该召开的说明会之前一直是以「保密协议」推托。但如果11日的说明不违反保密协议,那8月1日美国宣布台湾关税20%的时候为何要摆在黑箱?

台湾这次对美谈判策略错误,毫无章法,完全无力应对。赖政府或许知道难以面对国人,只能效法鸵鸟把头埋进沙坑。若非稍早前民调公布赖总统的施政满意度仅28%,创下新低,恐怕也不会有这场记者会。但记者会不见相关部会首长而是次长、甚至主秘与会,就知道这根本是临时召开,并非深思熟虑真诚面对国人的正式应对报告。也难怪工总罕见公开批评,「听不下去」。

台湾这次谈判最大的策略错误,就是将所有筹码押注在「美方的善意」,只试图讨好。关税战之初,不仅没有阻止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反而鼓励企业要「脱中入北」。当时赖总统强调要立足台湾、布局全球,形成「全球台湾」;现在看来真是莫大的讽刺。

台湾筹码尽失,美国总统川普还要台积电再加码1千亿美元,并要半导体企业赴美设厂,否则徵收百分之百关税。半导体企业是台湾的护国群山,如果都将产业链搬到美国,台湾还剩下什么?难道赖政府不觉得这是在掏空台湾吗?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川普总统对台湾并不友善。不久前美国前国务院顾问惠顿发表〈台湾如何失去川普〉的文章,批判赖政府对美政策的失误。赖政府本应检讨误判美国的原因并尽速改善,但亲绿同温层却是批判惠顿,这很荒谬。这表示赖政府陷入资讯茧房的情况很严重,也难怪无能应对美方。

川普对台湾不友善,或许与台湾只试图讨好有关。川普尊重强者,鄙视弱者。他谈到与中国大陆谈判时用的形容词是「强硬」,而台湾只试图讨好,川普顺势提高谈判价码理所当然。

表面上看,筹码丧尽的台湾没条件强硬,其实不然。我们看到印度总理莫迪在川普将印度关税拉升到50%后,很快就宣布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这是他时隔7年后首次访华。这是暗示印度在「美中竞争」格局里,可以参加美国的「印太战略」,但也可加入中国这一边。

筹码可以创造,例如谈判团队可以宣称在野党居国会多数,若美国条件太严苛,协议将通不过立法院;或者赖总统也可以大胆突破两岸僵局,向大陆伸出橄榄枝,以示台湾并非一昧倒向美国。这也是台湾多数人民的期望,不仅两岸关系得以缓解,在川普「吃人够够」的关税压制下,如果赖政府依然唯唯诺诺,那台湾人的尊严在哪里?(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

#筹码 #总统 #赖政 #谈判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