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的高雄市凤山区生明社区「后花园」,与过往废墟样貌有着极大转变,也为社区赢得多座社造奖项。(潘天佑提供/任义宇高雄传真)
改造完成的高雄市凤山区生明社区「后花园」,与过往废墟样貌有着极大转变,也为社区赢得多座社造奖项。(潘天佑提供/任义宇高雄传真)

现任生明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潘天佑,是自2005年协会成立以来的重要人物,过往规画与执行皆有参与。现年64岁的他,除服兵役期间,其余岁月几乎都在生明社区度过,见证此处兴衰。儘管社区随时代变迁逐渐没落,他认为这正是回馈的最佳时机,毅然投入改造工作,期盼有朝一日能重现地方荣景。

潘天佑的父亲为陆军军官,退伍后在王生明路购屋定居,即现今社区发展协会办公室所在地,并经营自行车行,撑起一家大小。16岁时因父亲中风,他接手车行经营,同时见证了生明社区昔日荣景。

潘天佑分享,生明社区周边环绕中正预校、陆军官校与步兵学校等3所军事学校,一旁则是荣民居住的黄埔新村。在民国70年代以前,王生明路上常见官兵穿梭其间,街道两旁林立军用品与军服店,是社区最风光的时期。

随着黄埔新村搬迁、军事人员缩编,以及军用品统一採购制度成形,再加上定居于此的老兵逐渐凋零,生明社区自千禧年后开始明显没落。潘天佑回忆,昔日热闹的王生明路变得门可罗雀,军用品店纷纷歇业,仅剩少数几家苦撑,就连社区内的菜市场也难以维持。他所经营的车行也在20年前关闭,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增多的老旧空屋与衰老长者。

谈及改变契机,潘天佑表示,他发现社区内暮气沉沉,许多老兵与老住户因年轻人外流而缺乏照顾,加上多处脏乱点更成为卫生与治安死角。

若连居民都不在乎,那就真的没希望了!因此潘天佑决定自己先站出来改变社区,不仅在社区发展协会重启运作时担任核心干部,且大小事务都全程参与,也曾当选2届里长,努力挽起袖子,试图重振社区过往荣光。

潘天佑坦言,现阶段要让地方重新恢復过往喧嚣很困难,不过希望藉由社区发展协会运作,保持活络,并与周边文化局管辖的黄埔新村持续合作,希望能够串联起过往军人生活的痕迹,留下珍贵、但日渐消失的眷村文化。

#军用品 #车行 #社区发展协会 #黄埔新村 #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