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战后婴儿潮世代」是指当前61岁至79岁的民眾,超过500万人,为人口结构中庞大的族群。但劳动部统计处最新公布,我国65岁以上劳动参与率不到1成,远低于邻近国家韩国、新加坡及日本;倘若没有改善方法,提升银髮族社会参与行动,无疑是蜡烛两头烧,既浪费宝贵人力资源,又增加社会负担。
根据国外报导,美国婴儿潮世代累积财富达80兆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半以上家庭财富。若有效引导,高龄世代将不只是「社会负担」,而是推动社会的动能,如同美国退休者协会(AARP)执行长詹金斯倡议「颠覆年龄运动」,让退休者成为志工、社群领袖与慈善资源的核心。
台湾方面,虽然劳动部推出「55+就业促进奖励」,希望鼓励事业单位进用中高龄与高龄人力,各县市也设置银髮人才服务据点,但实际媒合量能有限,未能发挥婴儿潮世代的人力资源。
除了官方行动,民间与学界力量也展现创新模式,透过代间共创将生命经验转化为教材,促进世代交流。这些实验模式虽然规模有限,却提供政策推动的重要参考,显示社区与教育合作能为高龄世代打造新舞台。
从学者建议及各种实验确实可看出,政府除就业补贴外,还需建立银髮专属培训与友善职场制度,鼓励企业设计弹性工时。教育与社区层面,则应推动「需求导向」的终身学习,将长者导入教育、文化导览、志工及地方产业角色,而非仅以休閒课程填补时间。
台湾若仅任由退休的婴儿潮世代投閒置散,不仅增加长照与社福压力,也错失转化为「人力银矿」的契机,如何让银髮世代从打发时间走向创造价值,将是台湾社会必须面对的关键课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