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健保大数据报告,2024年摄护腺癌的发生个案为9,858人,死亡个案为1,897人,是男性第三大癌症,更是近年来癌症增加比例最高的癌症。童综合医院研发创新中心欧宴泉院长指出,摄护腺癌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男性在40岁之后即有风险,且随年龄增加罹病率逐渐上升。唯有及早发现、採取个人化精准治疗,才能有效提升治疗成效与病人生活品质。

为推动精准医疗在临床的应用,「疑似摄护腺癌之精准诊疗进展:PSMA PET影像与生物标记的全方位」研讨会于11月8日举行,由台湾新创医疗学会与台湾泌尿科医学会共同主办,邀集国内临床与学研专家齐聚交流,共同探讨最新诊断技术与临床实证。

研讨会由童综合医院欧宴泉院长主持,与会专家包括高雄荣总泌尿科林子平医师、童综合医院泌尿科洪嘉辰医师、核医科曾能泉主任、双和医院崔克宏副院长、北医临床医学研究所陈冠州所长、台大医院泌尿科董牧乔医师、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泌尿部陈浩玮医师及中国附医泌尿科黄志平主任等。讨论主题涵盖PSMA PET影像技术、Micro Ultrasound与高精准摄护腺健康指数(PHI)等新兴工具在全方位诊断临床价值。

欧宴泉院长与洪嘉辰医师介绍童综合医院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PSCAN」,针对PSA值介于4-20 ng/mL之疑似摄护腺癌患者,评估使用18F-PSMA-1007能否协助更精准定位摄护腺内可疑病灶。初步结果显示,18F-PSMA-1007可有效提升活检成功率、降低重复侵入性检查的机率,并提供高解析影像资讯,诊断精准度可媲美核磁共振造影(3-T MRI)。核医科曾能泉主任亦分享其在PSMA PET影像判读的经验,并比较Ga-68与F-18标记PSMA示踪剂的临床特性与优势。

#童综合医院 #摄护腺 #医师 #泌尿科 #P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