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10日举行线上座谈,「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印太计画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分析,台湾政府会积极寻求在年底前重新安排赖清德总统过境美国,以避免因2026年川普访陆而受到牵动。涉外人士坦言,「川习会」结束后,我驻美代表处持续争取,盼让总统顺利过境纽约;学者则解读,葛来仪协助台湾向美方传递政治讯号,显示我国安高层对赖总统迟迟无法踏上美国本土感到焦虑。

先前《纽约时报》报导,赖清德原本计画8月出访拉丁美洲,往返途中在纽约和达拉斯短暂停留,盼藉此展现台美对抗大陆的紧密关系,但川普政府要求赖取消过境纽约的打算,随后赖清德取消了整个行程;《金融时报》更直指川普政府因陆方不满而拒绝赖清德过境纽约,引发外界瞩目。

美8月否定纽约提案 未拒赖过境

葛来仪认为,台北希望尽速敲定赖总统的转机规画,「最好是在年底之前」。她分析,随着川普团队开始安排2026年4月访问北京,我方担忧时间愈逼近,美方就愈容易避免安排任何可能损及美陆关系、影响最终协议的动作。

据她了解,美方先前并未取消赖清德过境,只是拒绝以纽约为过境地点,但从中南美洲返台途中过境一事已获批准;不过,今年底过境纽约的可能性「仍是未知数」。她并指出,蔡英文总统第一任期时并未能于纽约过境,而是选择东岸城市迈阿密,所以台湾目前或许可以考虑过境其他城市。

台湾议题 料明年川习二会将提及

至于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川习会中未提台湾议题,葛来仪认为,由于川普在会前对台湾问题极度谨慎,「姿态体现出对中国核心利益的尊重」,在一场以贸易为核心、时长90分钟的高层会晤中,台湾未成为优先议题,显示「习近平对川普的处理方式相当满意」。但她也强调,这并不代表台湾议题退居次位,明年两人再会时,习近平很可能深入谈论台湾,并试图说服川普调整政策以达成地区稳定,但「川普最终的优先事项,是避免美国卷入台海战争」。

由于葛来仪与民进党友好立场鲜明,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助理教授陈奕帆解读,葛来仪的发言可能是协助台湾向美方传递政治讯号,能看出我国安高层对赖总统迟迟无法踏上美国本土感到焦虑。

陈奕帆指出,目前美国仍待预算批准以重启停摆多时的政府,接下来还有感恩节、耶诞节假期,美台外交单位协调不方便,而明年1月美国政府又将面临再次债务协商,之后则可能遇到农历春节川习通话祝贺,及川习会前先举办的「川金四会」或川普顺道访问其他亚洲国家,「都不是赖清德赴美的好时机」。

学者解读 葛来仪助台向美传讯号

国安战略学者、开南大学副校长陈文甲认为,若明年4月川习互访之前,赖清德未能安排出访,将形成「总统长时间未出访」的印象,对赖政府外交能力势必造成负面观感,且「过境美国」是台美关系重要观察指标,川普访陆后美陆互动变数可能增加,赖总统行程安排更易受国际情势牵动,所以外交、国安团队有高度压力要及早促成总统过境美国,既是政治需求,也是外交风险管理。

此外,我驻美大使俞大㵢曾提到,让前总统蔡英文赴美将是较可能尽早达成的;陈奕帆直言,毕竟卸任元首赴美比较不会那么敏感,面对多变的国际局势,赖总统与国安团队应慎选出访、过境美国时机,避免引起川普不悦。

涉外人士透露,之前川普政府婉拒让赖过境纽约,主要是顾及当时美陆谈判卡关,美方积极争取透过「川习会」化解双方歧见,不愿碰触敏感议题;如今「川习会」已结束,我驻美代表处持续争取,希望能让总统顺利成行。

#过境 #赖清德 #总统 #川普 #葛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