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某养猪场因未落实厨余蒸煮,导致残留的非洲猪瘟病毒遭猪只吃下,于10月21日爆发出全台首例的非洲猪瘟疫情,虽顺利化解危机,但厨余喂猪仍遭持续禁止。中兴大学动物科学系副教授、畜产试验场长王建铠指出,厨余应进行饲料化处理,并可参照日本模式,将事业厨余高温蒸煮与乾燥后制成粉料或粒料,再供养猪场使用,可稳定去化每日3成的厨余。

王建铠指出,台湾每年产生超过70万吨厨余,其中又可分为相对单纯且容易溯源与系统性管理的「事业厨余」,每年约有26万吨、占约三分之一,以及组成与来源非常复杂的「家户厨余」,每年超过50万吨、占三分之二;整体来说,约6成厨余会进入养猪产业,剩下的则是用于堆肥、生质能源应用,以及黑水虻去化。

王建铠表示,厨余饲料化应使用可溯源的事业厨余,以日本EcoFeed系统的厨余去化处理为例,仅选择事业厨余经去除水分杂质、使成分较单一化之后,再经蒸煮处理,并后制加工,标准化成为粉料或粒料,容易配合其它标准饲料共同使用,这种处理方式可有效防堵非洲猪瘟病毒进入饲料供应链的风险。

台中市养猪协会总干事杨骏杰昨代表台中市36户厨余养猪户发表声明,猪农每天协助餐厅等单位回收厨余,并在猪场以90度高温蒸煮至少1小时以上,确保厨余安全无虞再提供猪只食用,不仅可减轻垃圾处理压力,也能有效节省饲料资源。

杨骏杰呼吁政府单位,勿因个别业者事件而全盘否定厨余养猪的价值,让遵守规范、努力经营的养猪户蒙受不白之冤,他们愿意配合检验、接受管理,也希望政府能设立共同厨余蒸煮中心,让厨余能在安全环境集中处理。

#厨余蒸煮 #处理 #万吨 #猪场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