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国小营养午餐10年来支出86亿元,其中水果占13亿元,议员洪婉臻11日指出,如芭乐、百香果需刀子裁切,学童才有办法食用,要求北市教育局研议增设截切水果选项。教育局回应,必须考量水果截切后易氧化、维生素C流失与保鲜时间短、微生物繁殖等食安风险,将邀集各校讨论可行方案及试办模式。

洪婉臻昨在议会教育部门质询指出,学校午餐时间只有25至30分钟,学童要打饭菜、食用餐点、整理餐具再加上吃水果,时间根本不足够,此外,台湾是水果大国,但多数水果不会出现在营养午餐里,当季水果约有19至23种,学校通常只提供6至10种,有些水果如百香果、芭乐,由于没有器具截切以致没办法食用,让孩童「看得到吃不到」。

洪婉臻表示,部分水果在没有刀具可裁切的情况下,没办法食用通常最后会被孩童「创意处理」、带回家或放在书包里忘了拿出来,据她了解,有学生将吸管插在百香果里,或拎了一大袋同学不要的水果带回家给父母处理,甚至是塞在书包被压烂、腐烂,还有学生因去皮困难,最后直接丢进厨余桶。

她说,为让孩童营养更均衡、选择更多元,教育局应研议营养午餐增设截切水果,同时也要选择环保材质盛装,如果执行经费窒碍难行,可先从小学开始试办。

教育局回应,营养午餐依教育部「学校午餐食物内容及营养基准」为依据,以每天供应1份水果为目标、採用当季食材,以方便学生食用为原则,配合学生年龄及食用状况适度调整供应,并加强食农教育指导学生认识水果及食用方式。

教育局长汤志民表示,对于提供孩童多样、方便的营养午餐水果吸收营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供截切水果的建议会研议办理。

教育局指出,因学校午餐供应尚需考量「水果截切过程易导致氧化」、「维生素C流失与口感变差」、「截切后保鲜时间短」、「冷藏保存与快速配送」、「微生物繁殖与食安风险」及「包装材质若为一次性塑胶恐增加环境负担」等因素,将邀集各校讨论可行方案及试办模式,同步询问团膳业者有关冷链、保存、食安、环保包装等议题。

#试办 #截切 #方案 #食用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