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亚马逊在10月28日宣布裁减约1万4000名员工,裁员集中在人力资源、AWS(Amazon Web Services)营运和Alexa语音团队等部门。这个数字比早先媒体预估的3万人要低,虽然官方仍未发布正式公告,但裁员确实已经发生。对亚马逊而言,这不光是成本削减,更是一次生产逻辑的深层转换。
在这波转型背后,亚马逊重新定位自己,不再甘于做个云端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而是稳固AI时代的战略核心。就在裁员消息公布后1周,AWS与OpenAI对外公开签署一项金额约380亿美元,为期多年的云端运算合作协议,改变OpenAI对微软Azure的独家依赖。业界普遍视此为OpenAI「去单一供应商化」的里程碑,同时让AWS瞬间跃升为全球AI算力枢纽之一。
正因如此,这回亚马逊大规模裁员,自然可连结为立足于市场扩张下,释放出传统人力,集中资本打造AI驱动运算基础的人力重构。于是,那些曾是核心的专业,现正被时代稀释。在这次裁员名单中,不乏当初挖角自谷歌与微软的顶尖工程师与AI专家,他们的专业养成于生成式AI出现之前,与新时代的工作方式逐渐脱节。尤其在人力资源部门,标准化的招募与培训流程,几乎全数可被AI取代,这些长期靠「经验」为本的角色,如今反而成为负担。
这种结构转变,并非亚马逊独有。Meta裁减了AI超智慧实验室约600名员工,微软年初在游戏与云端部门裁员近万人。仅仅2025年前10个月,全球科技业裁员总数已超过17万8000人。硅谷首当其衝,AI正在重写劳动市场的基本结构。Meta创办人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承认,AI已取代多数初级程式设计师,辉达执行长黄仁勋要求工程师全面使用AI辅助编码,科技女股神凯西.伍德(Cathie Wood)预测AI将让全球GDP成长率翻倍,而特斯拉的马斯克(Elon Musk)更描绘出「无限经济」蓝图。繁荣背后的代价,是企业利润节节上升,传统工作却在加速消失的「无就业成长」。
面对这样的时代转向,我们势必也要学会重塑自己,懂得结合「演算法思维」、「资源协调」与「资料洞察」等能力,不被AI取代,并成为AI价值链的一环。
转型必然伴随阵痛,若能像亚马逊一样,把裁员视为转机,人人将AI当成杠杆,这场浪潮最终不会是淘汰,而是重新定义生产力与人类角色的契机。(作者为富瑜文教基金会执行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