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进入尾声,只要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不再出大纰漏,老百姓应该可以在本月内陆续回復正常工作及活动。但在疫后必须要开展崭新的生活方式,一方面要肃清新冠病毒的余毒,还要在社区预防新传染病在本地产生。

台湾这一次新冠肺炎的成功防疫,绝对不是指挥中心的英明,而是老百姓的配合。当看见指挥中心在吃龟苓膏,国防部在发「六零」炮时,真的噁心得要死,这些公仆竟然把主人的功劳往自己身上揽。如果台湾的公民都被太阳花给带坏了,每个人都来个「公民不服从」,台湾就会跟其他欧美国家一样,再英明的政府也迟迟吃不到龟苓膏。

所以人民的公共卫生素质,才能弥补政府一大堆错误或延误的政策,而又能成功防疫的关键。对呼吸道传染病而言,人民的公共卫生素质体现在恪守世界卫生组织揭橥的呼吸道卫生与咳嗽礼节。这项纲领在疫情期间走的是刚性政策,疫后要走的是柔性政策,且要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理论基础在于诊断后让病人戴上口罩才是呼吸道传染病防护的最高精神,而非漫无目的的每个人都戴口罩。

诊断包含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及自我诊断。虽然台湾实验室诊断很弱,也可利用发烧筛检就能要求病人戴上口罩,在平时病人更可仅凭发烧或呼吸道症状就自觉戴上口罩。这就是为什么世卫组织到现在为止都不曾强制疫区民眾普戴口罩的原因,但仍建议正常人进入有风险的场所要戴。这也是疫后新生活运动中必须首先落实的。

口罩落实到生活,在全世界还没有清零前,自己有症状应戴上口罩,进入风险社区,例如人口密集机构、公共交通工具、电梯内,应主动戴上口罩,所以口罩应成为日常服饰的标配。在世界清零后,可以回归基本盘,只要求有症状的人戴口罩、有症状的人别上人口密集机构,包括上班、上学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成为生活习惯。

口罩之所以重要,因为也是维持社交距离的另类作法。维持社交距离是个政策纲领,作法包括打疫苗、戴口罩,或是真正的增加社交距离。由于人们正常互动,社交距离维持有困难,其他补强作为就很重要。

落实口罩政策于日常生活,甚至变成礼貌运动,是未来新生活运动的方向。

新兴传染病通常来自于无突变跨动物传染,爱滋、伊波拉、汉他、立百病毒都是如此。所以疫后台湾要免于成为传染病的源头,除了要和人维持社交距离外,还必须与野生动物维持「社交距离」,包括啮齿类及蝙蝠。人类往往因为发展而主动侵犯动物地盘,或因为气候变迁而意外地侵犯动物地盘,都可能因此冒出了怪病。除了不要宰杀或豢养野生动物之外,都市的发展与建设千万要将野生动物的变迁列入环保考量,才不会因为建设而将传染病带给人类。

口罩政策生活化与维持和野生动物的「社交距离」,当是疫后现代国民该有的生活方式,也是台湾二次新生活运动的重点,成功之后台湾才能成为真正的公卫大国。

(作者为中华民国防疫学会荣誉理事长)

#台湾 #社交距离 #维持 #戴口罩 #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