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一向重视青年工作,积极培育青年政治人才,近几次选举,带领年轻族群衝撞国民党体制,对台湾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自太阳花学运后,青年世代的投票意向更成为谁得天下的决定性因素。川粉攻入国会大厦事件,引起和太阳花学运对比的讨论,民进党称两者不能类比,认为太阳花是抵抗外来势力、是抗中保台。这种说法正暴露了民进党纳粹主义的本质,而且20至39岁年龄层并不是民进党所界定的抗中保台世代,民进党的辩解逻辑错误、漏洞百出。

太阳花学运要角如林飞帆、赖品妤等,的确是抗中保台倡议者,但即使如此,他们当年仍然以「反黑箱」为主要诉求,将服贸包装成不符程序正义的协定,主打「人民对政府的制衡」,可见他们很清楚,抗中保台并不是台湾主流价值。根据政大选研中心调查资料,蔡英文第一任期的前两年,台独支持率呈现下降。经过2019到2020年年轻人支持台独的高峰期,台湾仍然不是一个「抗中保台」的共识体,台青西进交流、求学、就业、创业热潮始终未断。

误把台湾年轻人视作「抗中世代」、「台独世代」,是陷入民进党的论述陷阱。2019至2020年大选竞选活动,民进党主打「抗中保台」,在年轻族群中,成功打造出民粹主义浪潮,但同一时间,另外一批青年却做出不同的选择,他们默默展现自己的态度,安静走上不同的道路。

误入民进党论述陷阱

从「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委托政大选研中心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青年世代统独立场变换的倾向趋势。在2014到2015年,倾向台独者成长,2015年12月时,大致在4成左右;但在2016至2018民进党执政时,却出现下降趋向。2018年12月的数据显示,20至29岁和30至39岁族群,分别仅有3成和2成左右的人倾向台独;然而到2020大选后, 3月的数据却指出,20至29岁与30至39岁青年世代的台独支持率,分别高达6成与5成之谱,与2018时的氛围迥然不同。

从这3个时期来看,台湾年轻人在政治与统独立场上的摇摆性确实相当剧烈,绝非铁板一块、不可动摇,如果认为青年世代或是太阳花世代就是反中、抗中世代,那要如何解释2016到2018年,年轻族群台独支持率的下降?即使歷经2020大选抗中保台的狂潮,台湾年轻人倾独比例突破高点,但「台湾选举与民主化调查」今年9月最新的数据却显示,年轻世代的台独支持率大幅下降,目前在4成左右,虽仍高于2018年,但已经很明确地呈现台湾青年族群的变化性,以及台独在青年世代并不过半。任何将年轻世代视作是铁板,或是定性的论述,是误解台湾年轻人。

年轻族群讨厌民进党

就目前来说,台湾年轻人除了统独立场逐渐回归平稳外,在政党倾向上也出现变化。根据美丽岛电子报最新的调查,20到39岁族群对国民党仍是反感度大于好感度,但对民进党的感受却已然发生变化,从去年2月的正面高于负面评价3成,到如今反感度大于好感度,成为主要的反感族群。就整体结构来看,则呈现蓝升绿降,下次选举,中间选民可能重新选边。

宏观来看,青年世代不再迷恋民进党,讨厌蓝绿成为主流,但台湾年轻人的政治倾向是维持现状,抑或是回归到2016至2018的政治光谱,仍取决于两大关键因素──民进党的表现,及大陆对台的作为。如果民进党继续操作意识形态、贪婪权力、恣意妄为,年轻世代对绿营的支持率与好感度自然会继续下滑。然而这并不意味与此同时,青年族群对大陆的好感度就会上升,而必须看两岸社会是否能扩大深化交流,大陆是否能提出让年轻人有感、有利两岸走向的对台政策。

在民进党声势下跌的今天,改善两岸民情结构、年轻人对两岸态度的实质关键,其实在大陆,而不在台湾。

台湾年轻人并不是台独世代,两岸关系也没有打不开的结,将台湾青年世代定性,正是中了民进党的下怀。台湾可以张开手,拥抱大陆年轻人;大陆也可以敞开胸怀,吸引更多台湾年轻人。透过交流,增加互信;透过交往,维繫情谊,才是两岸关系的解方。

#旺报社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