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受困在湖北求救的管道有两个,一是向台湾的「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的两岸人民急难服务中心联繫;其二则是向中国大陆的台办系统请求协助。

台海两岸关系复杂独特,难有官方接触,因此,两岸交流所衍生的事务性问题必须透过一个由政府委托指定的民间机构来执行。1991年3月,台湾成立海基会;同年12月,中国大陆也成立性质相近的对等机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台湾海基会的监督单位是「大陆委员会」(简称陆委会),而大陆海协会的指导单位则是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简称国台办)。国台办是中共中央成立处理对台工作的办事机构,在北京有国台办,在各省则编制有省台办,各市则有市台办,台商或一般台湾民眾在大陆所接触的政府部门即是台办组织。

1月23日封城开始之后,受困台人纷纷致电海基会求援,海基会除给予安抚并登录相关资料外,亦建议受困者可联繫武汉台资企业协会(武汉台协)的中间人, 请他邀请受困者加入一个微信(WeChat)群组。许多台湾人到中国大陆经商,因此各地均有成立台资企业联谊协会,2008年,在北京成立了「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简称台企联),它是由各地的台资企业协会为主体组成的一个社会团体,台企联与国台办系统有良好的关系。

微信群组迅速扩大

很多受困台人因海基会的建议加入了『武汉台协资讯群』,进入了微信世界,台人受困期间的生活从此离不开微信。该微信群组的规模短时间内迅速地扩大到300多个帐号,每个帐号后代表一个家庭,可见受困台人眾多,群组会员中亦可见海基会同仁帐号,亦有台办系统人员在群内。受困初期,眾人惊恐万分,期望透过群组掌握最新返家讯息;新加入者被要求填写「台湾人位置统计」以及「台湾人物资需求」,当时大家纷纷有着应该很快就可以回家的感受。随着加入者眾,讯息不断被重新公告,每日的讯息有数百条,有很多有用资讯,也有取暖的,当然也免不了争辩,贴文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或困难也都即时有热心的同胞帮忙解答或提供建议,此刻,大家心情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能快点回家。当时,仅是封城前几天。

1月30日,台湾媒体访问受困的台企协会,下了报导的标题:「我们非常紧急、非常危险」,那就是当时的气氛,当时武汉确诊人数已超过万人,且每天以千人的数目增加中;大部分受困者只要待在自宅或旅馆就应不会被感染,大部分人的饮食也没有问题。然而,气氛着实紧张,大家担心一旦感染可能会祸及全家,当时中国大陆的媒体上出现许多全家因肺炎死亡案例,致使大家精神高度紧绷。大家心知肚明,此时不能上医院,医院是病毒的大本营,进了医院,很可能是死路一条,群组中,大家互相提醒,儘量勿外出(当时尚可外出採买),避免被传染,也不能生病,须保护自己健康,恐慌的气氛蔓延在四处的空气中。

武汉同胞筹组志工互助

已向海基会求救, 并加入群组待援, 大家都相信,台湾很快就会设法把大家救回。

在微信群组中,有热心的会长委员筹组志工,这些志工也大都是滞留在武汉的同胞,部分是台湾本地人,亦有陆配。他们负责汇整大家所填的资料表,三百多个人以及他们的眷属合计上千人的资料都靠这些志工整理;有志工每天睡眠时间不到六小时、有志工电话从不中断一直协助联繫、也有在台的志工请假数天来帮忙,大家有志一同,就是为了帮助这些受困者儘快能回到台湾,甚为感佩。(待续)

#封城 #逃疫记